話已經說到了這裡,再做掩飾就反而顯得無聊了。世子注目凝視著儒望那種怦然心動,蠢蠢熱望而難以壓抑的神情,鄭重地投下了最後的砝碼:
「——儒望先生,你也不想當一輩子的專員吧?」
·
【歷史迴響·密】
【因涉及爭議敏感內容,此片段不宜公開】
【……南洋的貨幣統一是世界金融史研究的熱點,同樣也是巨大的謎團。歷史學家們很早就注意到,東南亞及東亞貨幣的統一帶著明顯的「一蹴而就」的特徵,沒有前因沒有鋪墊,沒有任何應該的試探與勾兌。大安朝廷及英吉利有關銀行的資本幾乎是一拍即合,雷厲風行軟硬兼施,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彈壓了一切反對力量,快刀斬亂麻的推出了延續至今的國際貨幣體系,沒有給其餘勢力任何反應的空間——而雙方對外的解釋,僅僅只是一時興起的「巧合」。
這樣的大事當然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中完成,所以後世的研究者對此大抱懷疑,普遍認為中英雙方肯定有一個秘密的談判過程;但問題在於,無論研究者們如何搜索現存的資料,都實在沒法從文獻中還原出這場可能的談判;只能將懷疑的範圍鎖定在雙方的某些高層人員之中,反覆的比對資料文物,試圖發掘出證據。
在諸多懷疑對象中,東印度公司董事會終身主席儒望被公認為是主持談判最可能的人選。儒望從專員一路攀緣至英格蘭銀行高級合伙人、東印度公司主席,職業生涯與中國密不可分,常常被政敵攻訐為「精中派」、」潛伏在英國銀行的大安人」,儒望對此大為不滿,也曾在公開場合多次辯駁,而且辯駁非常之有力。
他宣稱,自己與中國的一切合作,都是通過穆國公世子完成的;如果自己算是「精中派」,那大安的穆國公世子是不是應該算「親歐派」、「精歐派」?
眾所周知,在穆國公世子參與甲寅變法之後,中國無年不戰,幾乎與歐陸所有強國都爆發過軍事衝突,是真正靠著一雙拳頭橫掃天下,硬生生打下來的國際金融體系。你要說這樣的核心成員親近歐洲,那還不如說蒙古成吉思汗慈眉善目,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聖人,大家都該頂禮膜拜。
這樣一針見血的辯駁出來之後,儒望的政敵的確無力反對。所以他們迅速改變策略,給董事會主席取了新的外號:
「穆祺的狗」。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