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24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世子嘆了口氣:

「……看來大戰在即了。」

·

當年的二月二十八日,由被俘虜的葡萄牙旗艦所改造成的「興獻皇帝」號戰船由浙江上虞出發,再次趕往東瀛-呂宋航線,試圖攔截過往運輸火銃的商船,切斷東瀛獲取外援的輸血管。

這種近似破交戰的打法已經進行多次,每一次都非常順利。但這一回的作戰卻遇到了阻礙,興獻皇帝號所攔截的商船由幕府出面組織,隨行有大量戰船護送。而中倭雙方積怨已久,戰船剛一接觸,大戰隨之爆發。

不過,雖然這一次倉促遭遇的戰鬥被視為中倭海戰的開幕,但因為參戰的水手識字甚少,這一次海戰的記錄並不算多。儘管如此,有一點卻是後世歷史學家們可以百分之百肯定的——在驚慌的失措的向幕府船隻傾瀉完大半火箭之後,剛剛才接觸海戰的水手們只花了半刻鐘的功夫就迅速鎮定下來,並在大量的戰船廢墟前,意識到了某個至關重要的要害:

——原來我們這麼強啊。

·

當然,如果以後世的觀點看,水手們的錯愕其實沒有什麼價值。海洋不同於陸地,無遮無攔不偏不倚,無法應用任何戰術兵法,是純粹硬實力的比拼;在這種比拼中,船堅炮利的一方就是無往不勝,掌握了先進火器的一方就是所向披靡,根本沒有例外;此戰的結果早就可以料定;甚而言之,設若拋開火器不談,當時「興獻皇帝」號的表現亦絕不出彩,甚至因為水手驚慌失措的操作誤擊商船,損失了大量的戰利品人質,嚴重損害己方利益;整場戰爭舉止無措,只能用糊塗來形容。

可如果考慮到大安過往的歷史,那麼這一次海戰的意義卻又是重大的。不要忘記,在三寶太監下西洋之後,至飛玄真君重振海防之前,中原海疆已經數百年形同虛設,僅僅只能在岸上抵抗倭寇;數百年生死闊別,長久的茫然與無措已經轉化為某種思想鋼印式的習得性無助,沒有任何人能夠相信,或者敢於相信,朝廷居然還能在海防上取得什麼大的成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