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任何人」之中,甚至包括了積極鼓吹海貿的穆國公世子——如果不是心中憂慮膽怯,又怎麼會劍走偏鋒,僅僅只敢派遣海軍截斷商船呢?
所以,歷史學家們才相當重視「興獻皇帝號」的這一次初戰。初戰本身的結果就是最大的意義,它意味著,在封閉、保守、與海洋隔絕了上百年之後,茫然無措而近乎軟弱的中原王朝,終於通過一次小小的戰役意識到了自己在海戰上的實力——這是在開戰之前,連穆國公世子與儒望都不敢揣測的戰力。
對於周邊的島國來說,這可實在不是一個好消息。
第115章 決戰(上)
自二月二十八日, 興獻皇帝號與幕府戰船短兵相接之後,中倭雙方的海上局勢便一觸即發,到了極為緊張的地步。但此次海上的交鋒卻甚為微妙, 展現出了與以往國戰迥然不同的特點:直至矛盾徹底激化為止,中倭雙方都並未宣戰,甚至沒有表現出任何進入戰爭狀態的跡象。如果考察雙方中行政中往來記錄, 那麼直到興獻皇帝號與倭人大打出手為止, 倭國幕府都還依舊沒有搞清楚他們的敵人是誰,只是一廂情願的認為是浙江一帶官府對先前倭寇入侵的報復, 只不過報復格外強力而已;至於所謂「主動發起對倭戰爭」的大安——從通政使司的日程安排來看, 當時大安朝廷的工作重點,是發動六部彈劾穆國公世子。
所以, 此次中倭海戰又被稱為後世稱為盲目痴愚之戰。其中,倭國德川幕府為「盲目」,直到被一巴掌扇到臉上, 都還不清楚自己是在與什麼作戰,全程都在茫然與無知之中;這樣的盲目本來已經足以為後世所笑,但與它的對手, 被稱為「痴愚」的大安中樞相比, 卻又不算什麼了——按當時官吏的筆記奏章,到海戰結束為止,大安朝廷可能都根本不曉得自己居然和倭國人打了一仗。那時的文官們都在忙著收拾穆國公府呢。
一個盲目, 一個痴愚;一個不知道敵人是誰, 一個乾脆不知道已經開戰。這就是那時東亞大區絕妙的匹配機制,臥龍與鳳雛的激情碰撞, 便是如此的迷人。
也正因為如此,雙方開戰的過程才顯得如此荒誕、滑稽、令人匪夷所思。譬如, 後世歷史學家大書特書所謂興獻皇帝號截擊戰船、「中倭第一戰」的重要意義,但卻始終迴避交戰的具體細節;而根據船長的回憶(一個稍稍懂點文書的老水手,記載相當可信),在初次接觸到倭國戰船時,沒有見過世面的水兵實際上是「大為驚嘩」、「混亂一片」,趕緊要拉開距離以防變故,結果是某個新手操作失誤,一不小心發動了甲板上預備的飛玄真君號,十幾枚火箭傾巢而出,居然間將圍攏來的戰船炸成一片火海。於是驚慌失措的水手「面面相覷」,才在爆炸與慘叫中後知後覺的「憧然醒悟」。
所謂盲目痴愚之戰,大概就是這麼個水平。
但無論怎麼樣的菜雞互啄,該打的還是要打下去;雙方的怪異表現,也正因此永載史冊,影響不可計算。在此,僅列舉海戰中的重大事項:
三月五日,外出巡邏的興獻皇后號與佐賀藩的戰船相遇,再次爆發大戰,克之;倭國舉國各大名隨之震動。同日,大安朝廷倒穆政潮臻至高峰,彈劾奏章走完所有流程,終於下六部公議,消息泄漏,輿論洶洶不可決斷。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