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50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有的事不上稱沒有二兩重,上了稱千斤也不止;現在皇帝下詔列舉倭寇歷年的過犯,百官自然也要跟緊腳步。於是數日之間奏章紛至沓來,各部衙門紛紛上書,從一百種角度沉痛反思多年以來倭寇種種的凌犯,自細枝末節犄角旮旯翻找出倭人大不敬的種種舉止,哭訴國家兩百年以來遭受的欺辱——以文官們素來記史之春秋筆法,這一段當然被大書特書,格外強調,以各種修辭烘雲托月,重點描繪大安楚楚可憐而橫遭欺凌的小白花形象;這種形象是否真實姑且不談,但效果肯定是相當明顯。各位文官的奏章照例被朝廷泄漏,有了先前《凡人修仙》打下的基礎,市井之間竟爾「人人感憤」,大有同仇敵愾,不甚悲憤之意。

眼見輿論基礎已經打好,皇帝於十月二十五日再次召見了朝臣,採納內閣的建議,將詔令及諸大臣的奏章編纂成冊下發地方,讓地方也能仰體天心,品味品味京師輿論氛圍的轉變,順便也加入到這批判倭寇的大合奏中。

皇帝與大臣一起表態,中央與地方彼此應和;這與其說是對外的集體情緒發泄,倒不如說是兩百年以來關於抗倭的若干歷史問題的總述,是在做至為嚴肅的政治表態;所謂寇可往吾亦可往,從此以後,攻守之勢易形了!

……當然,政治表態也是分人的。這句話要是由武皇帝說,那就是慷慨激昂、壯懷激烈,足以光大一世之聖明;而如今由飛玄真君來表態嘛……那大家感動之餘,恐怕心裡總得多點疑慮,懷疑這老登又是在陰陽怪氣,趁機在謀算什麼。

事實也證明,大家的預料並沒有差錯。在討論抗倭歷史問題的御前會議上,主持朝會的皇帝就忽然打斷了議論,出聲詢問全程保持靜默的刑部尚書趙巨卿:

「先前歐陽進等上書指斥穆國公世子,說他組織船隊出海討伐東瀛,是『擅興邊釁』、『重違祖訓』,趙卿怎麼看?」

趙巨卿渾身一顫,只覺冷汗涔涔而下,頃刻間濕透了衣襟。雖然同為倒穆派的元老,但趙大人思危思退,及時抽身;既沒有在幾份要命的彈劾文件上簽字,也沒有參加西苑門前伏地逼宮的驚天之舉。因為防火牆設置得足夠巧妙牢靠,所以居然躲開了之後錦衣衛肆無忌憚的大搜捕,至今還能立身朝堂,力保平安——以往日□□的記錄來看,這就已經算是不粘鍋的極致,官僚中絕頂的太極高手了。

但現在,就算是這絕頂的太極手段,也實在是扛不住撲面而來的巨浪了!

他心如擂鼓,只能勉力回答:

「這樣的悖逆之語,臣自然不屑之至。」

歐陽進及宗正令已經被關進詔獄一個月之久了,實在不需要多一個獄友。

「不屑之至。」皇帝道:「但朕聽說,在歐陽進犯事之前,趙卿似乎常常與他往來呢。」

趙巨卿立刻跪下了:「臣確曾與歐陽氏盤桓,但彼時愚鈍淺薄,不能識此狂悖奸佞。臣惶恐不勝,唯請陛下降死罪而已!」

「哪裡就至於死罪?」皇帝笑出了聲來,聲音輕快響亮,欣然快意;只是旁邊的人仔細聽來,心中卻是驟然生出了寒意:「好!敢做敢當,果然是英雄,是好漢!朕就喜歡英雄好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