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昧死不敢承當——」
「朕說你是英雄好漢,你就是英雄好漢。」皇帝直接打斷了他:「你是英雄好漢,詔獄裡的也是英雄好漢。既然如此,就讓英雄去審英雄,好漢去審好漢!——內閣馬上擬旨,讓刑部尚書趙巨卿兼管詔獄,專程負責審理欽犯,勿得遲誤!」
驚天響雷只在一瞬之間,趙巨卿面色慘白如死,幾乎要匍匐昏厥在地。但皇帝根本不給他反應的時間,直接問御座下首的閆閣老:
「首輔以為如何?」
能以為如何?閆閣老只有行禮:
「刑部尚書料理詔獄,正是位得其人。聖明無過陛下。」
君臣一問一答,此事便算定讞。底下的大臣垂下目光,雖而各懷心思,卻再不向庭中戰慄猶如篩糠的趙尚書看上一眼——冢中枯骨,看之何益?相反,此時百人百念,卻有一個共識揮之不去:
「皇帝終於要殺人了!」
·
十月二十七日,刑部尚書趙巨卿奉命接管詔獄;十月二十八日,前都御史歐陽進於獄中自殺;二十九日,前宗正令自殺;三十日,禮部侍郎病死;三十一日,又自殺了一位刑部侍郎、病死一位大理寺卿。而至十一月後,更是無日不病歿,無日不死人,以至於詔獄後的小門車馬絡繹不絕,日日都是奔往化人場的小車。
這樣頻繁的殺戮頻率,即使穆國公世子亦不能不為之喟嘆。只能說我們飛玄真君就是這樣的,殺人也殺得別出心裁。當年高皇帝殺人,總還是明正典刑押赴刑場;而現在真君動手辦事……唉,總是有一種若有似無、頗為陰濕的偷感。
當然,皇帝總不能隨意議論。所以穆祺只是悄悄招來了張太岳,提醒他前面埋下的伏筆現在終於可以回收了——譬如正式給于少保平反云云。
「現在的重點是抗倭,所以事情不必鬧太大。」世子叮囑他:「你就悄悄找一個言官上書,請求給於公平反昭雪,再加諡號即可。」
張太岳當然很高興,但也略有憂慮:「這可行麼?畢竟已經是百年前的事情了。」
「當然可行。」世子道:「抗倭的輿論已經起來了,但重點又只在抗倭嗎?既然大家都在仔細的回望歷史,那由倭寇以降,歷代外敵種種殘虐的舉止,當然也逃不過現在的審視。這個時候平反昭雪,恰恰是順應民氣、順應人心,絕不會稍有阻力……」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