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時此刻,恰當的悲哀與眼淚是最有力的武器,足以終結所有潛在的議論;於是裕王隨之落淚,抓住了思善長公主的手:
「妹妹!」
·
等兩位貴人擦乾了兄妹交心的眼淚,旁邊的大臣們基本也緩過來了。先前是閆閣老許閣老拔得頭籌,現在就輪到李閣老表現。他在心中推敲片刻,叩頭陳請:
「宮車晏駕,天崩地裂,正是國家危難之時。還請嗣皇帝善自珍攝,早日定下大計。」
他頓了一頓,才慢慢道:
「大行皇帝走得突然,這遺詔……」
不錯,遺詔。
飛玄真君萬壽帝君御極近五十年,是非功過姑且不論,卻真正是威權在己、口銜天憲,令天下畏怖震恐的頂級權謀高手;尤其是晚年連戰連捷,武功煊赫,威福自用,更有直追前賢的聲勢。如果沒有奢侈腐化、優遊怠政、濫用權術、摧折忠臣、淤塞言路、自私陰狠、刻薄寡恩等等幾十上百項小過錯,那就是與高祖太宗相比,估計也是相差不遠的。
斯人雖沒,餘威震於殊俗。五十年太平天子的的影響無遠弗屆,作為他一生事跡的政治總結,這最後一份遺詔也有一言九鼎的功效。更不必說,以儒家「三年無改父之政」的義理,先帝遺詔中對子孫的期許,幾乎可以當作新皇帝登基後的執政綱領。
這樣一份至關重要的文件,當然是一切政治人物絕不能鬆口的蛋糕。若以史實而論,歷史上的許閣老之所以與同為清流的高肅卿決裂,就是因為真君彌留時獨攬了起草遺詔的大權,居然在深夜召親弟子張太岳悄悄摸摸趕工詔書,頒布之後內閣認也不是不認更不是;於是脆弱的聯盟頃刻崩毀,許高張三人反目成仇,黨爭整整搞了二十年有餘。
一生偷感極重的飛玄真君居然被人栽了一份同樣偷感極重的詔書,這怎麼不算一種天作之合呢?
當然,現在許閣老是沒功夫搞這些陰謀手段了。大家當面鑼對面鼓,各色表情一覽無餘,也不能私下裡搞什麼動作。在稍一遲疑之後,閆閣老忽然開口了。
「子實兄說得有理。」他稱呼著李閣老的字:「遺詔確實是大事,一定要辦妥當。不過,大行皇帝崩逝之後,老朽五內如焚,神思不屬,恨不能隨侍先帝於泉下,實在沒有推敲文字的精力。大行身後的諸多,只能重重託付諸位;老臣衰朽無用,只願在此處陪一陪大行皇帝……」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