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著張太岳俯身修改遺詔,許閣老欲言又止,終於出聲感嘆:
「……先前世子一言不發,是個忠厚的人吶!」
·
——是啊,在大家吐露惡氣、爭先清算皇帝時,能夠表現出如此可貴的沉默,這又怎麼不算一種寬宏與忠厚呢?一念及此,大臣們總難免有點慚愧。
第150章 甲子
·
遺詔既已確定, 接下來就是議論廟號與諡號。雖然按照規制,皇帝的廟號諡號是由禮部恭擬,但英宗以來事歸內閣, 中樞重臣絕不會輕易放掉這能為先帝蓋棺論定的大權;所以慣例隨之更動,禮部也不過只能在內閣的劃線中跳舞罷了。
自趙宋以來,皇權日張, 臣下日衰, 做臣子的「為尊者諱」,基本已經沒有了上惡諡及平諡的習俗;無論賢愚善惡, 都是溢美之詞、陳詞濫調, 文武神聖胡亂堆砌,熟濫得叫人噁心。而臣下謹守慣例, 戰戰兢兢,就算心有不平,最多也只能陰陽怪氣, 在諡號中暗藏褒貶而已。
如今,內閣諸位大臣就遵循了這個傳統。比如許閣老就苦心琢磨,打算為大行皇帝上一個「肅」的諡號。所謂「剛德克就曰肅, 執心決斷曰肅」, 所謂「執心決斷」者,擺明了是暗示先帝獨斷專行、濫用權術、威福在己,極為嚴苛、極為酷烈、極為陰狠, 極為委婉的闡述了先帝執政的往事。
許閣老發言之後, 李閣老接續發言,打算為先帝上一個「成」字。「德備禮樂曰成, 德見於行曰成」,這形容與先帝不說如出一轍, 至少也算風馬牛不相及。不過,上一位諡號為成的漢成帝,恰恰是早年明於國務勵精圖治,晚年昏怠朝政貪圖享樂,大興土木揮霍無度,最後一朝暴死,驚駭上下——這樣一比一復刻的生平,是不是就非常能體現李閣老在經史的功力了?
總之,得罪誰也別得罪文人,尤其是不能得罪水平高還活得長的文人。如果說遺詔中還要顧及後續的政治安排,編撰時不能不稍作收斂;那大家議論諡號時就真是肆無忌憚,可以快快活活地在先帝墳頭上盡情蹦躂,一吐數十年來所積累的一切鬱氣了——怎麼,先帝還能在地下不服氣嗎?不服氣也得憋著!
不過,在幾位大學士盡情發揮平生所長之餘,穆國公世子卻忽然將張太岳拉走,在蛐蛐了整整一刻鐘之後,居然也提出了自己的方案。他建議將先帝諡為「顯」或者「愨」,態度亦相當之堅決。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