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說得委婉而又平和,但在場的大佬們立刻反應了過來,紛紛起身向潛邸處行禮,恭賀天家弄璋之喜——大家都心知肚明,曉得高肅卿這是在不動聲色地為嗣皇帝拉攏官員,穩固皇位移交時微妙的政局;過了百日的皇子基本已經能養大了,只要皇子長成,那膝下單薄的嗣皇帝從此也算「後繼有人」,可以保證父子之間權力穩定的傳承,而不至於統緒斷絕,落得個被人吃絕戶的下場。
好吧,當著大行皇帝的面討論吃絕戶確實有點不禮貌。但這又是所有大臣心照不宣的共識——有繼承人的皇帝和沒有繼承人的皇帝絕對是兩回事;如果沒有可靠穩妥的皇權統緒,重臣們不會輕易在皇帝身上下注的。
所以說,這絕對是嗣皇帝期盼已久的喜訊,足以左右整個朝堂的局勢;而高肅卿將此全盤托出,用意亦不言自明。大家聞弦歌而知雅意,在恭賀完後立刻與高學士攀談,話里話外言辭含蓄,都表達了自己願意朝賀皇嗣,積極靠攏新君的意願。
不過,在這積極踴躍的吹捧之中,卻也有些異象。有資格發言表態的都是入閣的顯要,如張太岳之類侍奉筆墨的新角,只能束手站立,恭敬旁聽而已;至於穆國公世子……也不知怎麼的,在聽到「誕育皇子」後,世子居然愣了一愣,而後回頭看了張太岳一言,才起身跟上了話茬。
這一眼若有似無,但神色卻似乎古怪之至……張翰林站立原地,心中不覺微微起了一點詫異。
·
到了當天晚上,這種詫異的微妙感受就更為明顯了。
將喪禮的儀式粗粗議論停當之後,各位大佬都各找藉口回家休憩,要養足精神明日哭靈;只有資歷最淺的張太岳奉旨留守,忙前忙後的料理一大堆瑣屑的事務,還要替內閣草擬文書查找文獻,到了深夜都還要秉燭疾書,累得連水米都未曾沾牙。
皇帝喪儀事重,宮中的太監忙成一團,也沒人想著看顧地位低微的張翰林。最後居然是穆世子漏夜而來,說是深受先帝大恩,念念不能為報,所以自願夜夜為先帝守靈;又從府中製備了極精緻的茶水點心進奉御前,盼望嗣皇帝及長公主能「善自珍攝」、克制悲哀,努力加餐飯。嗣皇帝和長公主自然吃不了多少,所有剩下的東西就被理所當然的帶進了耳房,直接擺在了張太岳面前。
趁著張太岳狼吞虎咽的吃點心、喝熱茶,世子翻了翻他奮鬥幾個時辰撰寫的公文:
大篇大篇的禮法考證、《諡法通解》、升袱太廟的儀注詳解、國朝定鼎以來遺詔的流變歷程、欽天監擬定的曆法文書……
世子:…………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