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無人,他左右環顧,問:「老闆娘,你對那些鹽商如何看待?」
他知道顧明月讀過書,也知道她和旁人的看法不大一樣,此時此刻心中鬱郁不歡,想聽聽她的看法。
顧明月想都沒想:「害國之根本,蛀蟲罷了。」
丹夫子更嘆氣了:「這幾日朝中為了鹽商的事情爭吵不休,也不知道誰把這事兒帶到了書院裡,學生們各執一詞,聽得我頭疼。」
書院的學生們都是將來官員的預備役,一個個的十分樂於針砭時弊,朝堂上有什麼事情他們都會拿到學院裡討論,有些他們看不慣的甚至還會出頭,皇上有時候也會聽一聽書院裡學生們的看法。這回出了鹽商的事情,他們自然也是要討論的,但丹夫子聽著聽著,覺得不大對味。
有些學子說,那些個鹽商平日裡頭的名聲相當不錯,只是正兒八經的生意人,不占民利,不偷不搶,時常還做些捐錢的善事,當年大旱,江南一代的百姓也很受影響,又有姜府曾經做的那什麼拍賣慈善的事情做表率,那些人也跟著做,給江南的百姓捐了不少錢和物資,後來旱災一過,那些人便開始宣傳洗腦,說自己只是想低價給百姓賣鹽,讓百姓人人都能吃得起,不像那些官商,賣得那麼貴,是從百姓頭上壓榨云云。
有不少人都信了。
普通老百姓能知道個什麼?他們只知道自己買低價鹽能給家裡省錢,而不會去想這些人為什麼要低價買鹽,還不是為了掌控市場、掠奪朝廷的銀子?朝廷也窮,旱災發不出去賑災糧,打仗的時候那些兵都勒著褲腰帶往戰場上沖,哪一處不要錢?
學子們也都是稀里糊塗,洗腦的人多了,他們也就跟著信了。
丹夫子搖頭:「連學子們都這樣想,將來這些人只怕要更加猖獗。」
顧明月從姜雲瑤那兒倒是聽了點話,此時也說:「那些人裝模作樣的,能哄騙人是正常。」
丹夫子悶悶不樂,覺得朝廷壞,學子們也愚鈍,不知道關係利害,還沒一個在外頭做生意的小姑娘看得透徹。
然而看得不夠透徹的又何止他們?
進京的這幾個鹽商成功招安,帶著自己手底下的人和手頭留下來還沒賣出去的鹽投靠了朝廷,同時還給皇帝提供了不少其他鹽商販鹽的證據——當初時間太匆忙,寧懷誠暴露得也太快,查到的人雖然多,卻不盡然,還有些藏得比較深的鹽商沒有掌控證據和把柄,他怕出意外,匆忙將查到的這一部分人遞交給了皇帝。
如今這部分鹽商投靠,又寧壞誠沒有查到的那一部分供認了出來——當初寧懷誠去別院就是為了商量這件事情。
皇帝果然盛怒,招安了這一批鹽商,又命人將他們供認出來的那一批進行了嚴查嚴懲。
雖然石青楓私底下和顧明月說不過是皇帝殺雞儆猴罷了,他殺得也不過只是一批牽扯沒那麼廣的,或者說是被推出來的替罪羊,真正的罪魁禍首可還在中京城好好呆著呢。
這事兒鬧得沸沸揚揚的,連食鋪里的客人們討論的話題都是這個,主案人寧懷誠也被反覆提及。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