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陳知夏職場筆記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63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頓了頓說:「我對衛生管理制度的要求很簡單,員工的桌面要保持乾淨,資料存放要整潔,最好分類清晰、標記詳細。這個要求對辦公室的夥伴們是有點高,但是跟我們的企業發展計劃是匹配的,我們要做全國連鎖,要做第一的企業,就要有高於市面的標準,如果這樣的小事都不能做好,接下來門店管理更艱難。」

胡希薇有些遲疑:「制度,你不需要過一下嗎?」

陳知夏越開問題:「制度什麼時候能出來?」

胡希薇:「我這邊需要修改完善,估計要明天吧。」

陳知夏不給拖延的機會:「你看今天下午點前可不可以,這畢竟是個小制度,你感覺可以直接給老闆簽字,爭取在下班前下發通知,明天開始執行。」

聽到和看到都是虛幻的,只有制度執行過程,才能真正摸清下屬的心思。陳知夏選擇不看制度,就是想讓胡希薇全權處理,才能旁觀明白。

胡希薇有些猶豫,最終還是點頭答應:「可以,我這就去做制度。」

解決完了胡希薇的事,陳知夏在網上找了兩篇學習文章,一篇講的是如何優化工作的內容,她轉發給小秋:「把這篇文章發到公司群里給大家學習,優化工作有利於提高效率。」

與其天天忙來忙去、加班加點毫無成果,她更傾向於有技巧的工作,事半功倍,頻繁的加班會消磨人的靈性,工作成果也缺乏靈動。

把另外一篇富人做慈善的新聞轉發到了朋友圈,順便加上評論:企業家有社會責任心,值得敬佩。善待他人的人,一定會擁有更多福報。

在公司最需要培訓的人除了員工,還有老闆,高管要時常給老闆灌輸新的理念,當然,不能當著老闆的面去說,那樣老闆會認為你小子沒吃幾粒鹽巴,就敢跟我談哲學。

老闆最喜歡看朋友圈,了解員工的負面情緒,同時,個別的老闆還喜歡分享朋友圈,說什麼「天道酬勤」、「知易行難」,看似是在發圈,實則是天天給員工洗腦。

陳知夏決定充分朋友圈,每天給老闆分享慈善的文章,讓他充分意識到肩負社會的責任,要有大佬的擔當,要多造福員工。

到了下午三點多,胡希薇把《辦公室管理制度》列印出來,突然來找陳知夏。

陳知夏有些不解:「我已經交代過了,這個制度直接余總簽批就可以了,不用找我。」

胡希薇解釋:「老闆說,公司的事,你做主就行。」

看起來是老闆的信任,實則是老闆也在想撇開改革的爛攤子事。陳知夏干不好,走了,他直接把鍋推給陳知夏,一了百了。現在讓他簽字,意味著他是改革的牽頭人,出了事情他得要擔著。

但是,一個公司的改革沒有老闆在主持,怎麼能行呢?

涉及公司執行文件,不管老闆怎麼推拒,都必須要法人或老闆簽字。作為一個高管,職級高,不意味著有承擔風險的權利和能力。

胡希薇當那麼多年人力資源經理怎麼會不知道。無非就是老闆壓下來的,和陳知夏玩踢皮球,胡希薇又不想得罪老闆。

兩方比較,只能找陳知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