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老夫也算看出來了,鎮北王乃陛下逆鱗,有人動了他的逆鱗,他如今是誰人的勸諫都聽不進去。
可重恩啊,如此下去是要動搖朝綱的,不論陛下是要讓眾人看清他的底線,還是藉此清除朝堂蛀蟲,都操之過急了呀!」
樂重恩坐在祖父對面,仔細為老人家斟一盞茶水遞過去,緩聲道:
「何來操之過急?」
老大人用飽經世事的語氣道:
「從朝中到地方,一下少那般多人,朝堂是會停擺的!老夫知陛下看不慣朝中那幫蠹蟲久矣,但這得講求一個穩,能叫政權平穩落地,比什麼都重要!」
再者說,孫子此舉得罪的人太多了,滿朝樹敵,對孫子將來的發展而言,並非好事。
樂重恩看出了祖父的未盡之言,卻道:
「鎮北王在離開前,將杜恆等人留給陛下,您怎知他沒留下其他東西呢?」
那杜恆可是鎮北王妃的娘家兄弟,為鎮北王出生入死多年,鎮北王對其信任非常,他本人站在那兒,很多時候就能代表鎮北王的意思。
有那些人支持,京中亂不起來。可見鎮北王與今上的關係,比眾人私下忖度的要親密許多。
「何況,孫兒從不覺得這天下缺了哪個就真會停擺,您或許還不知曉,陛下早就已命人舉薦各地有為之人,一旦哪裡有了缺口,立馬就有人補上。」
老大人慾言又止。
樂重恩起身,沒叫他把話說出來,緩緩道:
「祖父,在您看來如此得罪人之事,您覺得為何會落在孫兒身上?您可知費府那邊,每日都能接到來自宮裡的賞賜?陛下的意思還不明顯嗎?」
不過是費家作為鎮北王外家,並未參與此事,且在察覺事情有異後,第一時間進宮面聖。
而樂家,選擇了隔岸觀火。
本以為隔岸觀火能全身而退,可如今瞧著,陛下那裡是容不得左右逢源的,火還是燒到了樂家身上,命他主審此事,就是對樂家的敲打。
本朝第一大案,從朝堂到地方,涉案大小官員共計五百四十八人。
秋東一聲令下,全部人頭落地,菜市場日日砍頭,足足兩月過去,空氣中還殘留著揮之不去的血腥氣。
知情人對其三緘其口,諱莫如深。
史稱「嘉和要案」。
因為涉及的當事人之一乃鎮北王,身份敏感,就連記錄起居注的官員都對這段描述採取了春秋筆法。
官員不敢多言,民間對真相知曉一鱗半爪,經過各種傳播和加工,衍生出無數版本的猜測演義,一代代流傳下去。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