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啟陽看在眼裡,心想古代的人一點也不能小瞧。
衛松他們踩料後用合適的篩子過濾出粗纖維,把漿水倒進抄紙池,打漿後放藤梨汁液繼續打漿,晚一些抄紙。
天黑後點火把繼續抄紙,抄完紙後壓出水,第二天早上揭紙貼在牆上烘乾。
衛松和姜弦做過很多次紙,最有經驗,揭紙的時候憑手感就知道這批紙的質量好,笑容滿面。
其他人見他們臉上的表情就知道這回做的紙好。
不出所料,紙烘乾後揭下,這批紙比之前試做的紙質地好許多。
試寫字後果然很不錯,衛松說:「這是目前做出最好的紙。」
只是……太順了!衛鬆快四十歲,不是姜弦他們才二十出頭,太清楚改良一件東西有多難,是經過一次又一次地反覆實驗才能成功,還有可能不成功。
他深深吸一口氣,把心裡的疑惑壓下。
木板上的這批竹紙曬出來,大家都很高興,徐蘭和唐啟陽也一樣,他們只參觀過製紙廠,只有理論沒有實踐,還好有衛松宋秉他們。
夫妻倆把竹紙裁成小張,給每個人都分一小沓,包括劉青這群少年少女,書院的學生每人也分五張。
孩子們拿紙後很興奮,看向徐蘭和唐啟陽的眼神閃著光。
夜晚,徐蘭和唐啟陽在地窖里開著明亮的探照燈畫畫,上輩子他們六十五歲後不再出門旅遊,時間多了不免培養一些愛好,除了對武術有興趣,還有畫畫書法等等,徐蘭喜歡畫花草,唐啟陽喜歡畫動物和人物。
徐蘭在紙張中間畫簡單的蘭草圖,在右上方寫幾個字:蘭,花中君子。
她寫完字和唐啟陽說:「大篆字體每條筆畫都一樣,沒有其他字體筆畫變化有魅力。」
唐啟陽畫家裡的老馬,聽徐蘭的話停筆說:「嗯,以前看小篆覺得還挺好看,明天我問衛松他們中有沒有人會刻印章。」空間裡有小篆的印章,只是小篆過二十多年才有。
徐蘭:「好,哎,取什麼名號好聽?」
唐啟陽思索一下說:「想不出好聽的名號。」
徐蘭笑說:「我們懂的挺多,但有的時候腦袋空空。」
唐啟陽笑:「直說我們文化素養低唄。」
「我們也看過不少書,是不是沒有文化那根筋?」
「感覺是。」
夫妻倆安靜,各自思考好一會,沒想出啥,只好作罷。
第二天中午,唐啟陽把自己昨晚畫的老馬圖給李先生和五個孩子看。
李方和政兒五個驚奇看畫上神似老馬的老馬,山衝口而出:「好像!」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