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在初平元年,各路諸侯推舉袁紹為盟主,分幾路起兵伐董。
此次陣勢聲勢浩大,看上去是為大義,可是各諸侯心中各有自己的小九九,因此並不盡心出力。
到了最後,與董卓正面交鋒的,唯有孫堅一人罷了,各路諸侯則是演變成了相互攻伐,相互爭奪地盤。
人心最是難測。
政治博弈總是伴隨著流血犧牲,這上位者的意志體現,下位者只能順從。
於是,從董卓廢帝開始,這一場以天下人為棋的棋局已經開始。
而自從楚楚決定治理蝗蟲來提升自己的聲望開始,她便是主動入了這棋局之人,成了局中人。
不過以她目前的年齡,加上她手上並無實際權力,因此天下的紛爭亂世楚楚無法插手,只能看著歷史的洪流滾滾向前。
既然入了這一局,楚楚斷然不會讓自己輕易出局。
她只有在自己身上加重砝碼包裝自己,才能在將來不成為一顆廢棋,不至於成為男人爭權奪利的戰利品。
有一句話叫做「民為水,水能載舟,也能覆舟。」
而楚楚,需要這水將她托舉起來,讓民心為她所用。
因此她的目光很快從政治層面剝離,再次回到了底層百姓之中去。
東漢末年頻發蝗災,最嚴重的也就是初平元年到建安三年,之後平均五年就有一次蝗災,因此蝗蟲的治理,一定程度上,會減少蝗災的發生導致糧食減產或者顆粒無收,對於天下百姓而言,自然是一件好事。
可是即便這樣,底層的百姓也是吃不飽的,更何況沒有蝗災,還有旱災,以及越加繁重的賦稅。
因此楚楚就是琢磨著,或許應該想辦法讓糧食得到增產。
糧食一旦得到增產,不管上位者如何制定徵收的賦稅比例,總歸是能讓百姓果腹的。
不過以目前的技術水平,搞雜交水稻,或者選育良種,也需要時間,三兩年的時間也搞不出來,運氣不好,或許十年八年也搞不出來,這就白費力氣了。
楚楚只能將目光看向這個時代現有的糧食作物上,看看有沒有好的解決辦法。
這個時代主糧還是黍,它耐旱耐寒,生長周期短,口感軟硬,最高能畝產十石,因此很得百姓的喜愛。
而稻喜水,不喜旱,且產量低,只在南方種植,只有貴族才吃得起。
豆子作為主糧,畝產在三四石左右,但不能連續在同一土地種植,長期服用會導致輕微中毒。
小麥耐旱耐寒,生長周期也短,最高畝產可達二十石以上,但此時的人們一般不會將小麥脫殼,而是直接蒸煮成麥飯吃,口感不好,還不易消化,百姓一般將其視為毒糧,只將其作為備用糧儲存,萬不得已不會去吃,因此小麥種植率不高。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