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歷史同人] 開局給秦始皇科普法治思想[直播]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02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伍愛華完全可以想像自己這段話罵完之後,有些人會多麼破防。

但是伍愛華才不管他們破不破防呢!她一頓輸出乳腺舒暢之後,就開始了後續的普及。

「之前我們提到,漢朝的法律種類,剛剛說了律。」

「除了律之外,其次就是令。」

「令也是漢朝模仿秦朝設定的一種法律形式,律令都是由皇帝頒布的。」伍愛華說著:「說起來,漢朝的立法也是越立越多的,算上令這種形式,在漢武帝時期,就已經有三百五十九章律令,令的範圍也是多種多樣。」

「根據史書記載和考古發現,令的範圍涉及了政府部門行政規範,包括《廷尉挈令》、《光祿挈令》、《鴻臚挈令》等,也有地方性法規,例如《北邊挈令》,另外《田令》等民商事相關的『令』也不少。」

「除了律令之外,科和比也是非常重要的法律形式。」

「科就相當於現代的司法解釋,比則是顧名思義,通過現有案例和舊案例的比較,在沒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參照判決。」

「漢朝在立法方面算得上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之一,同時在行政規制方面也居前列。」

「以漢朝的選拔制度為例,漢朝的選拔方式共有三種,分別為察舉、徵辟、任子。」

「察舉,就是我們最熟悉的舉孝廉。」伍愛華說著:「但是事實上,這是漢朝後期和魏晉走偏了,才讓大家只知道舉孝廉,察舉其實除了孝廉之外,還有舉茂才。」

「如果說孝廉是因為孝順或者廉潔被舉薦,那麼茂才就是因為才能優異才會被舉薦。」

「一個選的是品德,一個選的是能力,都是當時帝王需要的,除了每年都會舉薦的孝廉和茂才,皇帝還會根據需要開一些特別的舉薦科目。」

「比如說漢朝就有讓地方舉薦過賢良方正能直言進諫者、文學寫作厲害者、明經明法科目等等。」

「我們都知道的,大名鼎鼎的董仲舒就是因為舉賢良被漢武帝欣賞。」

伍愛華說完,劉徹的眼中已經異彩連連了:「讓各地屬官自習查找是否有董仲舒其人。」

「相比於察舉是地方主動推薦人才給朝堂,徵辟這是皇帝直接選拔德高望重的人當官員,例如說呂后當時就想要徵辟遺老,武帝就徵辟了申公。」

「當然,後面申公被竇太后和劉徹的爭鬥波及,最終免職回家,這都是後話了。」

「相比於前兩種需要自身優秀的當官方式,任子就純純是靠投胎技術了,」伍愛華說著:「靠身居高位的父兄保薦,成為官員。」

「當然,這些制度我們說起來簡單,真正實行起來也有很多細節上的規定,」伍愛華說著:「例如說徵辟,就有規定,通過徵辟當官的人,家裡財產必須要若干算以上,而一算說的就是繳納算賦稅,每一萬錢繳納一百二十文,才為一算。」

「文帝規定一定要十算以上,景帝的規定則是四算即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