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華夏作為農耕文明和海洋文明截然不同的特性,所以華夏的封建王朝,基調就是重農抑商的。」
「就是商業繁榮的宋朝,也要出台各種舉措鼓勵農民耕種,特別是怎麼把那些流民固定在土地上,稱為宋朝每一代想改革的官員都在思考的問題。」
「所以漢朝這番舉措,其實也是非常契合當時的社會現實的。」
聽到伍愛華的話,漢武帝得意地說道:「那當然!這可是朕推出的政策!」
聽著武帝沾沾自喜的話語,大臣們都聰明的選擇了沉默。
畢竟武帝不僅是個雄才偉略,能夠對外擴張並且治理好國家的雄主,也是一個政治鬥爭的人才。
人很難同時擅長這兩個方面,但是漢武帝做到了。
例如李世民、朱祁鈺等君主,治理國家的能力就顯著高於政治鬥爭,別說什麼李世民也是辛苦獲得的皇位……他也沒能做到兵不血刃不是?
又例如李治、朱厚熜等君主,雖然治理國家的能力也不算差,甚至李治都算得上優秀,但是治理國家的能力顯著低於他們政治鬥爭的能力。
李治一邊當著白蓮花和父親的小老婆談戀愛,一邊就把包括自己舅舅在內的唐朝世家削了個遍。
朱祁鈺當上皇帝有了保衛北京的功績都沒能弄死哥哥一家子(當然也可能是他不想,但不想正是政治鬥爭能力極差的體現),朱厚熜應是在沒後台沒兵權沒支持者的情況下按住了前朝後宮所有以為自己能插手的人。
漢武帝從小受到景帝寵愛,少年就當了皇帝,除了竇太后,晚年之前就沒碰到什麼大挫折,但是他偏偏是個天生的政客,手下的大臣、遠處的諸侯被他玩得和讓往東往東,讓往西往西,各個都認了命。
忠言逆耳,大臣們就算有正直能諫的,也尋思著要保存自身在關鍵時候諫言,不能把進諫的機會浪費在了帝王一點點小得意上。
於是得意的劉徹聽著天幕繼續說道:「漢朝時期,還推出了鹽鐵官營的政策。」
「漢朝律法規定,『敢私鑄鐵器、煮鹽者』,砍掉左趾,沒收工具,」伍愛華誇獎道:「漢武帝這個規定,不僅僅增加了中央財政收入,還順便管理了地方武裝的武器與人口,抑制地方割據,可謂是一舉多得,所以這個聰明的辦法一直被後世的王朝沿用,鹽稅後期稱為王朝最為重要的稅種之一。」
「事實上,不僅僅是鹽、鐵,酒也是規定了要專營的,」伍愛華解釋道:「主要是因為我們國家古代的酒水都是用糧食釀造,所以生產酒會消耗很多糧食,這也讓君主們不安。」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