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歷史同人] 開局給秦始皇科普法治思想[直播]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17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聽到伍愛華這番說法,不少古代醫家都忍不住討論起來:「疫病竟然和喝生水有這麼大的聯繫?」

科普之後,伍愛華還不忘再次cue了孔老夫子。

「孔老夫子說,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伍愛華開頭引用老夫子的話。

一聽伍愛華這話,孔子連忙正襟危坐起來,只覺得她不會說什麼好事。

「我們都知道,膾指的是魚生,當時孔夫子在魯國,吃的應該是黃河和渤海的魚,也就是有淡水魚也有海水魚,只是因為當時的捕魚技術,肯定沒有深海魚。」

「生的淺海魚和淡水魚……裡面的寄生蟲含量我都不敢想!」伍愛華搖頭:「要知道,在喜歡吃淡水生魚片的珠三角和喜歡吃生醃活蝦的廣東潮汕、浙江沿海、上海等地,寄生蟲簡直是體檢必查指標,而且往往一查一個準。」

伍愛華說著,臨時百度了兩張寄生蟲圖片放上直播。

看到直播的孔夫子:嘔!

第63章

在知道聽直播的都是古代人的時候,伍愛華就把過早生育反而影響人口增長身體健康和寄生蟲等事項計劃進來了。

倒不是為了什麼社會責任感,畢竟古人和伍愛華又不是一個社會,主要就是出於人道主義,要科普一些常識。

這些常識影響不了古代大方向的發展,但是能夠挽救很多人的生命。

當然,鑑於歷史的自我修正性,伍愛華也懷疑是不是其實並不能救下那些人,但是想一想,即使對方最終會死,總好過因為生產和寄生蟲痛苦而死吧?

這麼想著,伍愛華才拿出了寄生蟲的圖片。

對於伍愛華的科普,國家並沒有叫停:就算和古人交換,也是用科學技術或者未來重要歷史節點做交換,這種衛生知識,就權當是人道主義援助,實在沒必要還讓古人拿什麼來換。

最重要的是,如果只能進行信息影視的交換而不能進行物質交換,那麼古代位面對於國家的意義也只剩下考古歷史和一些消失的工藝罷了。

國家不能從直播間獲取除歷史和古代工藝之外的利益,也不會有很大的損失——只要管控好伍愛華的直播間,就不可能產生什麼損失。

之所以現在還有這麼多人守著伍愛華的直播間,主要是因為國家還不確定背後的存在究竟是什麼目的。

如果對方只是和人類觀察螞蟻一樣,只打算觀察一下直播造成的蝴蝶效應,那麼國家做好信息管控,儘量讓古代往好的方向發展即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