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山東少林木,松柏尤稀。」伍愛華這話一說,唐朝吏部尚書唐臨立馬看向了天幕。
「唐朝時期,因為人口快速增長,對於燃料的需求也日漸增加,類似於賣炭翁等詩詞,都體現了古代主要採用樹木作為燃料,這種情況下,人口密集地區很難見到成材的木頭,樹木剛長成小樹,基本都被百姓砍伐回家作為燃料了。」
說完這點,伍愛華說道:「因為這種情況的存在,在唐末的時候,還出現了一個初聞覺得離譜,細思又似乎合理的事情。」
一提唐末,唐朝初年的皇帝大臣都緊盯天幕。
「我們都知道,唐朝之後是五代十國,其中第一代就是朱家王朝。」
伍愛華這麼說的時候,還有剛剛進學的皇子嘀咕:「怎麼大臣都讓父皇認朱熹當祖宗,真要認,不是應該認以前的皇帝嗎?比如這個朱溫什麼的。」
聽到弟弟的話,朱標按住他的頭:「沒事多讀點書,書讀得不夠也至少要學會別亂說話。」
人家為什麼不讓認朱溫?還不是朱溫這人太垃了?
朱棢聽到朱標的話,連連點頭贊同:「這天幕都說他幹的事情離譜,想也知道不是好事啊。」
「他幹了什麼?」這麼說著,朱家兄弟都看向了天幕。
此時此刻,李世民也聽到孩子們問出了一樣的問題。
「青雀你繼續聽下去就知道了,不要纏著你耶耶。」長孫皇后說道。
李世民聞言,一把抱住孩子:「青雀是和我親近,觀音婢何必太嚴厲。」
李世民這麼說著,看著抱住弟弟的父親,李承乾只覺得有些失落。
「朱家取代了李家,自然也要建造自己的宮殿,他們定都洛陽,為了能夠在洛陽建造宮殿,毀掉了長安的宮殿,讓巨木漂流而下,去到洛陽。」
聽到伍愛華這話,本來抱著兒子的李世民騰地一下就站起來了。
長安的宮殿毀了?!
伍愛華這時候繼續說道:「如果說毀掉長安的宮殿還有政治意義或者泄憤所為的話,那麼讓長安宮殿的巨木漂流而下,就純粹是因為木材不夠了。」
「當時關中地區已經沒有可以建造宮殿的高大林木,所以用長安宮殿的巨木,也是一種選擇,再想想也很合理,總比逼著人去原始森林伐木然後運輸到洛陽來的好吧?」
「從這個角度來說,人做的也沒什麼問題,當然如果繼續用長安的宮殿就更好了。」
李世民是心胸寬廣的君王,聽到伍愛華這話都覺得心頭一冷:不是,這叫沒什麼問題?
「唐朝時候的木頭已經不夠了,宋朝更甚,」伍愛華說道:「畢竟汴京是一個據說人口千萬的城市。」
「據說那時候汴京需要建造房屋,都是去隴西伐木,然後運回汴梁。」伍愛華說著:「蘇軾有詩描寫,『有山禿如赭』,沈括也在夢溪筆談里說,『今齊、魯松林盡矣』。」
【不敢想像蘇軾面對禿禿的長江兩岸,還寫出了赤壁賦】
【只能說人菜不能怨景色差,看我們東坡先生,多厲害,看到禿禿的山頭都能寫詩】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