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啊這,很難嗎?
也有人非常清醒,提醒道:【據說蘇軾去到的不是真正的赤壁,你覺得他為什麼會誤會,並且寫下赤壁賦呢?】
看到這條彈幕,有人不禁猜測:【因為他看到的懸崖峭壁光禿禿是紅色的?】
蘇軾:等等,我去的是假景點?那真的赤壁在哪裡?!
不提蘇軾怎麼詢問赤壁的位置,伍愛華的直播還在繼續。
「只能說,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那時候百姓看到的山頭基本是禿的,明明宋朝之後儒生地位大幅提高,但是他們都沒學會孟先師的理念。」伍愛華說道。
孟子:我就知道天幕不會放過我!還有什麼,來吧!
明清儒生:不是,你怎麼知道我們沒努力改善環境?!
「虛假的孔孟繼承人們並沒有認識的植樹造林的重要性,明清兩朝砍伐更甚一籌。」
「當然,這也是因為明清人口快速增長的影響。」
「清朝末年,外國人來華國,拍攝了一系列的照片,裡面的山水都是禿禿的模樣。」
「當然,如果大明想把這個鍋甩給大清,也有點難。」
剛準備甩鍋說都是大清干出來的好事的朱元璋等人:……
等等!憑什麼不能甩啊!我大明又沒被洋人拍照片!
出生民間知道山頭有多禿的朱元璋理直氣壯。
「明朝時期,有個朝鮮人記錄下了大明山水的模樣。」
」他記載道:其山童,其川污,其地沙土揚起,塵埃漲天,五穀不豐。」
「然後還不忘說:自北京以至於此,山皆童禿不毛。」
「也就是說,從北京到江南,沿途的山頭都是禿禿的。」
伍愛華話一說完,朱棣就激動了:「又是朝鮮人?這肯定是他們誣陷我們宗主國!咱能那麼竭澤而漁嗎?」
帝王的必備修養,睜著眼睛說瞎話,甩鍋一定要第一名。
不僅朱棣這麼想,朱元璋也是這麼想的,甚至朱棣的子孫也是這麼想的。
朱棣甚至還發了彈幕:【朝鮮人不可信,怎麼能拿他的記載當論據呢?】
看到這個彈幕,不少現代人感同身受。
【沒錯!如果按照韓國人的記載,幾百年後考據用了韓國的歷史記載作為依據,那多離譜啊!】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