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歷史同人] 開局給秦始皇科普法治思想[直播]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83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不得不說,楊堅廢除九品中正制,採用科舉制是一個偉大的創舉,在之後唐宋元明清的歷朝歷代,科舉都成為了有能之士的進階渠道,直到今天,我們依然採取中考、高考的形式選拔人才,並且堅決貫徹落實『逢進必考』的原則,錄用公務員也基本全靠公務員考試。」

「科舉制度的創立給了寒門學子進身之階,同時也造就了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社會主流思想。」

「時至今日,東亞社會層面,對於一個好學生的評價,永遠最重要的標準就是要學習成績好。」

「作為一個現行考試制度的受益者,對此我只能大喊一句:楊堅牛B!」伍愛華振臂高呼。

劉徹偏頭看向邊上奮筆疾書的小吏:「都記下了嗎?」

小吏連忙把記錄紙遞交給劉徹。

「考試確實是簡單明了,但是帶兵能力也不能從考試里考出來,不然不都是趙括的紙上談兵?這辦法不太適合將領的選拔,還是適合用來排除不支持朕的官員,要不然,朕給朝堂上的官員們組織一場考試,看得順眼的提前透點題?」

看不順眼的,當然是藉口能力不夠直接開掉啊!這樣所有人都會支持朕打匈奴了呢!劉徹想。

第101章

不得不說,當命題官、監考官、改卷官都是一個人安排的時候,科舉考試這種形式,也不見得能有多麼公平。

譬如唐朝科舉最重要的步驟就是投卷。

投卷是什麼?就和碩士博士提前聯繫導師一樣,找個欣賞自己的大佬挺你啊。

沒有力挺的大佬,不代表一定不能獲得好的成績,不代表考研面試會被刷下,只要實力足夠,該上的還是會上。

但是如果實力沒那麼強呢?

筆試全專業第一,領先第二名幾十分這種事情,終究還是少數人才能達到的,如果大家差距就一兩分,那麼能不能找到欣賞自己的導師就很重要了。

唐朝科舉也是如此。

【不不不,唐朝科舉可沒有你們考研那麼公平】

當彈幕討論起科舉公平的時候,有唐朝人當場反駁。

【杜甫那不是落榜,那是純屬倒霉全部榜單的人都被一個奸相小人和昏庸的君主棄置了,黃巢才是真的沒背景所以不能上榜】

【杜甫他爺爺好歹也是個宰相,科舉的不公平沒輪到他,輪到他的是朝堂的不公平】

【唐朝科舉之前,先問問自己,祖父是幹什麼的?外祖父是幹什麼的?父親是幹什麼的?叔伯是幹什麼的?兄長是幹什麼的?曾祖父是幹什麼的?什麼?!你全家三代五代都沒有當官的還敢來考科舉?】

宋朝人也很贊同唐朝人的說法:【在宋朝科舉糊名之前,科舉根本沒有什麼公平性,忘了杜甫和黃巢是怎麼落榜的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