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歷史同人] 開局給秦始皇科普法治思想[直播]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91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106章

關於怎麼通過有情人終成兄妹這種方式來義絕,不管有沒有這個需求的人,都眼前一亮,忍不住說道:【展開說說】

展開說說就展開說說,唐朝女性可沒有宋以後女性那種被壓迫講究貞潔不敢說的情況,唐朝的再嫁比例是非常高的,不就是再嫁一個人嗎?還不容易?

【那啥,家裡有人單身嗎?有的話讓長輩當中一個人去跟另一個人勾搭就行】

【其實沒有實質關係也可以,只要被人看到衣衫不整,咬死了兩人有關係就好,又沒有辦法驗明正身,確定你們有沒有睡過?】

這句話很短,但是信息量很足。

明清的道學們已經捂臉長嘆世風日下,但是當時的小說家們卻眼睛放光,開始準備在自己的小說情節里加入相關的故事了。

明清的女子也只能感慨:「這也是唐朝的女性才可以做出來的事情,擱在我們這些朝代,怕不是要被沉塘。」

有家中男丁凋零沒辦法作為娘家給女兒撐腰老婦人聽完這個消息,想到自己被折磨的女兒,忽然起了念頭,飛速沖入親家家中,撕破自己的衣服,對著親家男性長輩說:「是你犯罪還是我們苟合,你可以選一個,總歸我閨女是要離開你們家!」

老婦人看了這些天的天幕,內心已然明白:沒有辦法改變律法的時候,憑自己一己之力,只有魚死網破,才有可能掙得一條生路。

對於女性的壓迫,歸根到底還是階級。

說起階級,伍愛華就想起了稅收制度。

「之前說起丁口稅,這只是古代稅收收入的一部分,唐朝一開始稅收制度主要採用的是租庸調製,中期之後採用的是兩稅法。」

「唐朝的租庸調製是這樣規定的,接受國家田地的男丁,每丁每年要繳納粟兩石,服勞役20日,這就是租和庸,至於調,則是每戶要向國家繳納絹棉布麻若干。」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唐朝的田地是歸國家所有,並且授田給各個男丁耕種,他們採用的是均田制。」伍愛華說道。

「在均田制的規定當中,所有的土地歸國家,國家根據各個戶人口的年齡、性別、身份,還有身體狀況,給予授田,主要分為永業田、口分田、職分甜和賜田。」

「永業田是可以被子孫繼承的,口分田是根據家裡的人口數量來確定的,職分田則是根據官員職位確定,而賜田是皇帝賜給有關的貴族和官員。」

「一般情況下,授田百畝,永業田占20畝,口分田占80畝,這是一個成年男丁的可以獲得的授田數量。」

【一百畝這麼多?】

【我們家只有十幾畝,糧食和青菜都不用買的。】

【那時候種田和我們現代種田能一樣嗎?沒有良種化肥農藥,不給那麼多田地是會餓死人的!】

看到後人說十幾畝就完全足夠全家的口糧,唐人羨慕不已。

與此同時,明清的人也羨慕唐人,居然有國家給的一百畝田地。

伍愛華沒有注意田地的數量問題,繼續說道:「到家裡男丁數量不足的時候,口分田就會被收回,這也是為什麼說孤兒寡母很容易活不下去的原因。」

「不僅僅是普通人的妻兒,官員的妻兒也會面對相應的情況,因為官員如果沒有獲得額外賜田的話,他們死去後,職分田並不會被保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