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歷史同人] 穿成幼崽被秦始皇聽到心聲了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14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不過他不出聲也並不影響蘇葉他們「關心他」。對這個張良蘇葉一直都很好奇, 不僅僅是現在。

在真正的歷史上, 張良此人自從韓國被滅後,直到大秦統一六國,都很少有存在感, 最起碼太史公沒對他這段時間的作為做太多描述。

直到六國統一之後, 秦王在某次出巡時, 路過博浪沙,差點被他推下來的一塊大石砸中,他這才成了被大秦追擊的反賊逃犯。

而這個時候,距離韓國被滅已經隔了將近二十年,那個時候的張良已經三十多歲了。

這二十年的時間中,史料上對他的生平只是一帶而過。只說他一直在進行反秦事宜,但是真正被記載的卻寥寥無幾。甚至還說,張良直到大秦滅亡之前,都沒有踏入過咸陽。

沉寂了二十年,始皇天下都已大定了,還想刺殺始皇,如果只是一個無腦的刺客她能理解,但是張良可是很有頭腦的謀士。讓他這樣做的原因,蘇葉只能想到是因為仇恨。

所以她很想知道,究竟是什麼樣的仇恨,讓張良恨大秦恨始皇老爹這麼多年。

這也正是她時不時找他「聊天」的原因。

張良張子房是歷史上很有名的謀士。既然是有名的謀士,就講究「良禽擇木而棲」,於是他後來在大秦滅亡後去幫了劉邦。

漢朝的偉大瑰麗毋庸置疑,更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大一統的國家。但是有一點,漢朝的所有章程法律法規幾乎全都是照搬秦朝所定。

縱然秦二世荒唐暴虐,但是秦始皇縱橫睥睨,胸懷大志,根本沒有後世說的那麼暴虐,只是嚴格執法而已。難道他不該是眾多謀士中最理想的主公嗎?

而劉邦幾乎同始皇同歲,他的那些謀士既然能輔佐他,自然也能輔佐始皇帝,可為何大家都舍了始皇,投向了一個四十歲前只是一個亭長的劉邦?

這就是當年蘇葉學習秦漢歷史的時候,覺得很奇怪的一件事。

那麼多的謀士,漢初三傑的張良、蕭何、韓信就不用說了。此外還有眾多謀士官員,比如陳平、張蒼、曹參、灌嬰等。仿佛厲害的謀士一股腦全投到了劉邦麾下,讓他想不贏都難。

蕭何、曹參都是劉邦的好友,自然是要支持自己人的。其餘那些人,都是後來才歸在劉邦麾下,幫他建立了大漢朝。

劉邦雖然平民出身,遊手好閒,但是他情商高、講義氣、接地氣是他的長處。

老爹情商低,很霸道,不被人親近也是事實。(咳咳咳……)

蘇葉曾經想過這個問題,應該是有兩點。

第一,始皇老爹出身貴族,縱然八歲前生活在市井,了解百姓疾苦,但是六國統一後,他畢竟已經脫離群眾很久。

加之秦國的官員任命制度多需要貴族和大臣們的推薦,故而很多底層的有才之士報效無門。說白了就是階級固化。

第二就是有人故意打壓這些出身底層的有才之士。貴族大臣們諸如李斯,其實心眼很小,又怎麼會真心向老爹舉薦這些也有才能的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