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子既然變成了這個樣子,自然也沒法審下去了,只得宣布退堂,改日再審!
距離衙門不是很遠的一個茶樓上,雍王這會兒正汗流浹背地站在那裡,因為坐在旁邊的是聖上。
雍王如今只想著自保,因此,什麼顯得胸無大志,他就幹什麼。聽說大理寺這邊有這個熱鬧,便帶了兩個長隨,就過來湊熱鬧,哪知道茶還沒喝兩口,就遇上了微服出宮的聖上。
聖上對於這個案子自然也是非常關注的,他在意的不是什麼科舉舞弊,這次的舞弊不像是之前那種大規模有組織的行動,比如說什麼泄題啊,代考之類的,而是地方上的縉紳與官員乃至外派的考官勾結,這裡頭問題可就大了。
原本大家都覺得這麼多年下來,科舉制度已經非常嚴謹了,但是如今一看,貓膩實在太多了。
聖上一直以來自詡自己是明君,治下百姓都能安享太平,哪知道外頭已經變成這個樣子。這次還能有人能越過重重障礙,跑到宮門外頭敲響登聞鼓,但是以後呢?等到底層的百姓對朝廷徹底失望,那麼事情又會變成什麼樣子!
老徒家就是靠著改朝換代起家的,自然對於這些事情都非常謹慎。聖上覺得自己不會是亡國之君,也沒像是始皇帝一樣,覺得老嬴家的江山能千秋萬代,萬世不移,但是他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孫還沒做幾代皇帝,朝廷就被推翻了!
因此,聖上就想著將這次的事情鬧大,當大家都意識到地方上的豪族是何等豪橫不法的時候,他就可以收割一把了。
聖上也明白下面那些文官的想法,無非就是捂蓋子,他們寧可拋出一個董家來平息聖上的怒火,也不想叫人都遷怒到整個文官縉紳階層上。千里當官只為財,有理想有信念有操守的官員也有,但是終究只是少部分。他們這些文官,也不希望皇權延伸到地方上去,最美好的光景那就是所謂「聖天子垂拱而治」,如同宋朝那會兒萬事都由士大夫們做主,那就再好不過。當然,宋朝被士大夫們折騰成了什麼樣,他們是不會去考慮的。
一直以來,皇權與相權,或者說臣權,那都是對立的。天底下權柄就這麼多,皇帝管的多了,官員管的少了不說,脖子上那根繩子也就勒得緊了。而皇帝呢,即便是那等貪圖享樂的,也不會真的不想手握重權,真要是大權旁落,他們想要享樂都費勁。
聖上雖說已經到了天命之年,可是對於權力的渴望卻愈發熾熱起來,他的權柄連兒子都不想分享,何況是下面的大臣。
因此這次出來,他就是想要看看大理寺到底是怎麼審案的,然後借著這個機會,將文官在地方上的勢力削那麼一波,結果,才出來,就發現自家兒子點了一壺茶,幾個點心,還拿了個千里眼,也坐在茶樓上頭等著看戲呢!
雍王生母早逝,也沒個得力的養母,因此從小就跟在義忠親王身後,聖上因此對雍王還有一些關注。之前雍王各種躲事,聖上一邊覺得放心,一邊又有些生氣,這會兒看見這個兒子居然還有心思出來看熱鬧,便愈發恨鐵不成鋼起來。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