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歷史同人] 諸朝來我農家樂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52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筍自古以來就被人食用,但是徐姑娘說的洋蔥就讓很多人都摸不著頭腦了。

王安石似有所察:「說的是胡蔥嗎?」

一說胡蔥,李治也知道是什麼了,只不過......

他擰起眉頭。

胡蔥味道辛辣苦澀,並不好吃啊。

他覺得這其中有誤會,說不定徐姑娘說的洋蔥不是他所認為的胡蔥呢,於是便旁敲側擊的問道:「洋蔥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呢?」

徐雪筠敲了敲地,覺得這幾天天陰,地都沒之前那麼幹了:「是從絲綢之路傳過來的,不過也要分地區和時間段的。」

因為洋蔥,顧名思義,前面帶了個『洋』,而『洋』這個字一般是在明清時期,指代從外國——尤其是海的另一端傳過來的東西。

比如洋取燈啊,洋車啊之類的。

而:「胡這個字,是在古代人們對從西域,也就是印度,地中海那一帶傳過來的物品的稱呼。」

比如胡椅,胡服,胡蘿蔔之類的。

所以只單從名字就能看出來,人們對于洋蔥的兩個印象,一個是從西域傳過來的,一個是從海上傳過來。

那為什麼會有這個印象呢?

「因為洋蔥,也就是胡蔥,從絲綢之路傳過來之後沒有人吃。」

老祖宗嚴選,不吃的就是不好吃。

其實在許多書中都記載過洋蔥,比如《清異錄》,不過其他有關洋蔥記載的名字有部分是皮牙子,也就是西藏新疆那一片區域對于洋蔥的稱呼,是由突厥語化來的,再進行音譯。

「也是因為古代的種植技術不發達,洋蔥也就只能在西部地區少量種植。」

種植又不方便,在當時沒有太多烹飪手段的人們看來也不好吃,切的時候還會流眼淚,所以可不就沒多少人知道嗎,就像是藍莓一樣,在中國待了那麼久,也沒有多少人知道它,甚至都不像是辣椒西紅柿一樣被人當成觀賞植物,連觀賞都沒人觀賞。

於是,直到十九世紀,洋蔥通過墨西哥等地傳入到中國的廣東地區,之後才被廣泛傳播開來,也是在此時洋蔥取代了胡蔥的名稱。

「而現代所說的胡蔥,其實是在唐朝期間通過國家貿易傳入到中國的蒜頭蔥,李時珍說過,『胡蔥即蒜蔥也』,也是因為當時的洋蔥沒有多少人知道,所以才會有兩個重複的名字。」

這說明,古人是真的覺得洋蔥不好吃,連個名字都不給它留。

當然,最重要的一部分是:「一開始不少人吃的都是它頭上像蔥一樣的葉子。」

壓根就不會吃洋蔥,所以多種情況綜合下來,在古代只有少部分地區有吃洋蔥的習慣似乎也挺正常的。

並且當時的大蔥其實也有一部分人將其混著稱為胡蔥,主要是因為古代的大蔥也沒有那麼高,大蔥和蒜頭蔥的外貌差異並沒有那麼大,不過後來為了區分,就慢慢的分成了兩個名字。

聽她這麼解釋一通,孫策的臉都皺起來了:「那我們今天就一定要吃它嗎?」

他怎麼覺得剛才答應天幕的虧了,這個東西好像根本就不用上架商店啊。

以前沒人吃,他買回去也是沒人吃。

徐雪筠從路邊撿了個小木棍戳他:「聽我說完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