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應對不力,應是說明本應負責此事的人行事不當,怎的臣聽大理寺的意思,卻像是說那日圍場之變,怪罪的卻是臣下。」
「臣懇請陛下細思,此時應深究的,應是此事背後之人行舉之因。事出必然有因,方能知曉後續打算。」
「若不祛此患,其後再逢此事,卻又何如呢?」
皇帝此刻正在思考,聽到這話卻是點頭。
皇帝:「時小將軍那日亦身處亂局之中,親見那些賊人,可否與眾愛卿說說?」
時青卓聞言,自朝臣中越出,向皇帝叩首後道:「正是。臣昨日與那些人曾交手。他們極其謹慎,卻從身法上能看出,應是邊塞一帶的人。邊塞與甘州接壤的,近些年與我大周又屢有摩擦的,便是樞蘭。」
謝泓凝神道:「這便是了。」
「那日臣情急之下前去援救聖上,亦是發現來者有樞蘭口音。」
「樞蘭地處邊塞,行事一向粗放。」
「且臣那日注意到,雖有惡熊傷人,但樞蘭賊人並沒有刻意屠殺我朝臣。」
段首輔道:「謝學士說笑,我大周自有百年巍巍氣韻,怎是樞蘭賊人敢靠近的。」
皇帝正在凝神聽,猛地被段元輔這一句打斷,有幾分不耐。
謝泓則是並無受到影響,從善如流道:「元輔大人說的正是,樞蘭並未刻意傷人,自然是仰仗皇上天恩。」
「故我見方才大理寺提出內臣腳印,再聯合時小將軍的判斷,卻有一思。」
「謝愛卿請講。」皇帝的眉目方才舒展些。
「此番變局,卻令臣想起那日京中畫舫火燒一案。同樣是並無朝臣死亡。」謝泓道。
「費勁周折深入內廷,卻只將事情鬧得人盡皆知。只可能說明,來者的確不想屠殺。他們自然有其目的,那只可能是為利益。」
「我見此事,像是某種警告。」
「前些日子與樞蘭談判,我並不在場,但能猜得對方有些用意不宜在朝堂之上明示。」
「譬如以當地黍麥要挾我朝馬匹,諸如此類的要求。見我使臣不應,便出此下策警示。此事前朝並非無先例,已有史書記載。元揚三年有類似事件發生,同樣是應對樞蘭。」
謝泓立在朝堂上,卻有許多人露出瞭然神色,微微點頭。
文臣們或許短時間無法想到此事與史書的聯繫,但一旦被謝泓點出,卻是也都紛紛憶起,贊同他的意見。
人群之中,任丘額頭已經滲出細細密密的汗。
他左右偏頭看了一下,方低頭抬袖,欲要揩掉卻又收手。<="<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