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哥救我,爹爹救我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48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這麼說吧,陳宴安書院裡的讀書人是可以鄙視在國子監讀書的人,因為國子監里的勛貴子弟大部分都是混日子,反正只要進了國子監,科舉能不能成,都有個官做。

用現代話來說就是畢業包分配。

國子監里除了京城中的勛貴子弟,還有外地的學子,均為地方推薦上來的美其名曰有才能之士,實際上就是有背景的地方勛貴,若無關係,你試試?

大家都是衝著不用考科舉來的,不科舉還能有官做,不想做官還能回家繼承家產,最不濟還能啃個老,如此多的後路,自然是鹹魚多,想要跳龍門的少,就連應付國子監里的考試那都是合格萬歲,多一分都浪費。

是以,大夏朝國子監里的整體讀書氛圍真不咋地。

皇帝也不傻,國子監出來的人基本不可能分配到實權部門,都是一些邊緣角色,他真正重用的還得是正兒八經靠真本事考上來的科舉人。

是以,茂哥兒在陳宴安的書院不但有名師指導,有更好的讀書氛圍,所結識之人亦都是有抱負的同窗,對他來說,真的是一次人生中的重大轉機,他自然要把握住。

而對睿哥兒來講,宋二郎兩口子本身自己就讀書不咋地,要不然也不能連個秀才都搞不定,他們對宋景睿的教育死板、刻板、填鴨不說,偏偏倆人還自以為是,都覺得自己讀了那麼多年書,總不至於教不了一個六歲小孩,不就是三經,百家姓,千字文嗎。

而當睿哥兒提出一些自己的質疑,兩人的答案永遠都是書上說得對,聖人說得對,你哪有那麼多為什麼,你還能比聖人更能耐?

碰上這樣混合雙打的爹娘,若非睿哥兒聰慧,自身領悟能力強,小孩早都厭學了。

陳宴安為人原則性強不假,但他的教學思想並不迂腐,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學生的自我表達,睿哥兒在書院裡如魚得水,自然比在家裡跟著宋二郎兩口子學習要快樂得多。

所以兩個哥哥喜歡上學是真心的,因為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第72章

明天肯定不行, 需得提前同陳宴安說上一聲,另外這么小個娃,肯定只能上半天,一整天的話小孩子太累, 宋三郎捨不得。

傍晚, 老太太回來, 宋三郎過去同她說了關於徐正元的事, 沒有說太具體,只說他已經託了關係,但能不能救出來現在還不能下定論, 不過機會應該會很大。

有了兒子這句話墊底兒,老太太寬心不少, 問三郎托關係花去多少銀錢,三郎讓她不用操心銀錢的事,若有需要自然會張口。

徐正元的事情處理完,宋三郎開始著手搞南城的地皮, 他看上了南城的一塊窪地, 因為地勢低洼, 無法在上面建民宅,約摸有兩百多畝的空地都荒著, 夏天雨水多的時候就是一片沼澤地,長滿水草。

唯一的好處就是場地大, 價格便宜。

這片窪地周邊的地皮價格約合四十兩銀子一畝地, 而這片窪地的價格只有十兩銀子一畝,總共兩百六十二畝地, 才不到三千兩銀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