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學生明顯是不懷好意找茬,辰哥兒看似隨意的三言兩語卻直接為對方定了性——無理取鬧。
剛才這齣,辰哥兒更是處理地高明,維護了自家哥哥,同時打擊對手,最後轉移視線,把話題又扯回到牛身上。
改變他人的想法談何容易,既然改變不了,那就暫時擱置,改變能改變的,有了前面的鋪墊,至少眾人對耕牛的重要有了共同的認知。
這是……
求同存異?!!
陳宴安目光灼灼,他好像發現了一個了不得的政治天才,他的改革之路是失敗了,若是誰還能當此大任,這人必是辰哥兒!
陳宴安的想法突然就改變了,他要讓宋景辰讀書考科舉,天下不缺工匠,不缺會算學之人,天下缺得是真正有本事的改革者,制度的改變才能真正讓王朝改變。
學生們關於牛的討論正熱火朝天。
有懂牛之人講到這牛跟豬不一樣,一年就生一窩,一窩就產一個崽兒,而且這母牛特別容易難產,一失兩命也是常有的事,好不容易買頭牛,因為生崽賠進去,老百姓根本承擔不起損失。
這也是大家不願意讓母牛生崽的原因,不僅僅是懷崽不能幹重活兒,伺候月子什麼的。
另外這春夏秋不管怎麼說,只要想辦法還是能給牛找到草料的,難得是冬天,這冬季只能餵乾草、稻草、豆秸之類,這豆秸同稻草之類充足不充足,那得看當年的收成。
再者大夏朝不是處處都有山,老百姓可以進山砍柴,平原地帶的百姓冬季那來的做飯柴火?還不都是地里的稻草秸稈之類。
有人問:不可以春夏秋三季多砍些草料儲存起來嗎?
這又繞回到了老百姓從事生產的能力問題上,這種莊稼,一年四季除了冬天沒有不忙的,光種地照顧秧苗就忙不過來了,哪有多餘的時間去給牛砍草,只能讓家裡幹不了活的老幼去放牛砍草,這些草也只能夠當季吃,很難存儲下多少。
總之,養牛的話,你家得有一點小錢,光有一點小錢不行,還得勞動力充足。
一番討論下來,不少學生忍不住發出感嘆:想不到這種田的農人有這般不容易,所謂何不食肉糜,其實就是沒有見識過真正的人間疾苦,腦子裡對疾苦二字僅僅是字面上的理解,沒有什麼具體的東西做支撐。
宋景辰最後做出總結,這耕牛的重要性大家都清楚了,那麼就要解決耕牛數量上不去的問題,無非是兩個方面——
第一、農人買不起。
第二、買了養不起。
這便是這次討論的真正目的,要眾人寫出一篇關於耕牛的策論來,對數理班的學生有用,對科舉班也同樣很有意義。
你考科舉總要寫策論吧,且這幾年皇帝看重策論,策論在進士科中起的作用越來越大,剛才一番討論,大家的思路都打開了,這不正是很好的練習機會?
要知道策論,尤其是到了殿試環節,那都是要問實事的,光會念書不行,你得會解決問題。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