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老爹當年被譽為神童,人人皆言是狀元之才,那般驚才絕艷也不過是得了個探花。
景辰歪主意多沒錯,正經讀書還是差了點兒。
一家子熱鬧到入夜才算散了去,各回各屋。
一家三口往自家院裡走,秀娘忍不住拉住兒子的手道:「這壽也拜完了,災也救完了,你爹還有什麼藉口能留在京城呢?」
宋景辰就樂,三郎也笑。
秀娘瞪向三郎。
三郎笑道:「那便留在京城不走了。」
第264章
水災過後不久, 趙鴻煊接連發布幾道重要旨意。
宋文遠調回京師,任樞密使兼參知政事,授驃騎大將軍銜,任命原大理寺卿吳正升任左相之職, 吏部尚書楊志升任右相, 范盛任吏部尚書。
不得不說, 趙鴻煊這一手平衡之術玩得高明, 他是絕對不會允許再有如施國公這般的超級權臣出現。
趙鴻煊先對宰輔進行分權,設左相右相,左相掌禮、吏、戶三部, 右相掌兵、刑、工三部。
在宋三郎的任職上,趙鴻煊更是有著多重考量, 樞密使乃授予宋三郎的正職,掌管軍事之權用以牽制趙敬淵。
而兼任的參知政事一職就比較靈活了,皇帝若想要重用宋三郎,這參知政事之職便形同副相。
反之, 皇帝若不想重用他, 那便僅僅是一個有名無實的空頭銜而已。
也就是說, 趙鴻煊能夠依據實際需要來靈活調整宋三郎的權力與地位,從而更為靈活的控制整個朝局。
至於鏢騎大將軍的頭銜, 乃是榮譽封號,代表了皇帝對臣子的嘉獎認可。
而宋三郎的鏢騎大將軍的封號僅次於趙敬淵的大將軍。
趙鴻煊的這一番操作, 終於是讓動盪不安的朝局暫時穩定下來。
除忠親王趙敬淵外, 宋、吳、楊、范成為了京城中最大的四股勢力。
……
忠親王府。
趙敬淵一早過來給母親請安,安王妃問起他什麼時候認景辰為義子的時候, 趙敬淵搖了搖頭。
他道:「既便是我真心誠意,此時亦不合事宜了。」
安王妃皺眉道:「私下裡同宋家人表態, 亦不會對外公開,咱們只是要宋家看到王府的誠意,好叫他們明白你視景辰如親兄弟一般,將來必不會虧待。」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