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南城的複雜情況也讓他看明白他自己當初的想法有多麼天真和理想化,這等複雜的地形,那般大雨傾盆的黑夜……
或許是馬上就要進入到深秋,這場秋雨終究沒有再持續,大大降低了救災難度,十日之後,這場救援終於進入到收尾階段。
宋三郎上書皇帝,提議減免受災百姓賦稅,並調撥銀兩粟米,設置粥廠並搭建簡易房,以幫助受災百姓度過眼前難關。
趙鴻煊准奏。
另外,宋景辰的那篇《關於災後救援的若干建議》趙鴻煊看到後極是讚賞。
前有景辰出銀錢修葺整個京城排水,後又在救災過程中出謀劃策,並聯絡京城十二家酒樓安置幼童婦孺,居功至偉,其憂國憂民之心無愧於其「愛民使」之稱。
因此,晉封「二品愛民使」,賜蟒袍玉帶金緞靴。
旨意一出,滿朝皆驚。
「二品愛民使」封就封了,反正就一有名無權的虛職,蟒袍玉帶金緞靴那可是最頂格的恩典,宋景辰是有功,可這點功勞真不至於到「居功至偉」的程度吧?
關鍵是他爹宋文遠多次立功都沒蟒袍玉帶的待遇呢,兒子卻輕輕鬆鬆就拿到手了,。
皇帝對宋景辰的偏愛可見一斑。
宋三郎可不信什麼皇帝的偏愛與寵信,他大概能猜到趙鴻煊什麼心思,八成是挑撥景辰與趙敬淵的關係。
皇帝對景辰這般恩寵,趙敬淵能不多想麼?趙敬淵對宋家真的可以做到毫無芥蒂嗎?
趙鴻煊是懂挑撥離間的。
對於宋景睿的貢獻,因著景辰刻意強調的緣故,趙鴻煊捎帶著誇了幾句,一個影響不到他大局之人,他沒那麼多功夫關注。
不管皇帝如何想,景辰知道二哥新官上任,需要來自外界的肯定。
宋三郎沒覺得兒子懂事,他只覺得兒子重情重義到背負他人命運的地步。
兒子光芒萬丈榮耀加身,睿哥兒默默無聞,兒子便覺他自己有哪裡對不起哥哥一樣。
出銀子為二哥謀出路也好,在皇帝面前為二哥美言也好,皆因如此。
只是睿哥兒想要的東西他都能滿足嗎?他究竟要做到那一步才算是個頭兒?
一個人想要什麼,自該自己去全力爭取,你可以在關鍵時拉他一把,沒必要處處替人謀劃。
景睿若耐不住眼前不被皇帝看見的寂寞,從而變得自暴自棄,那他就是沒有做官的命。
上天安排給每個人的考驗不同,屬於景睿的考驗,就該他自己承受。
而辰哥兒自己背負的考驗,也沒人能替得了他,他單槍匹馬陷入捕獸坑時誰來救他,誰來可憐他?
還不是反應快就大難不死,反應慢就萬箭穿身,而他能大難不死,正是因為他自己吃了該吃的苦,六歲起便跟隨自己一起站樁練功。
兒子這毛病必須得改!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