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以往的十不存一,到而今的十之七八。尤其產出的不是劣質琉璃,而是優質玻璃。這不單是量的提升,更是質的飛躍。
劉據指了指眼前的盤子:「這是第幾爐?」
祁元娘一滯,低頭老實回答:「第二爐。第一爐成功後,民女便托柏山進獻給殿下;自己留下重製了一爐。」
一共才制兩爐,便誇口七八之數,委實有點虛張的成分。祁元娘恐劉據認為她故意抬高,又道:「殿下請隨民女來。」
劉據跟著去,繞過熔爐,入後舍,看到一排屋子,似乎都是窯廠用來堆放雜物或器具的,其中有一間被臨時開闢出來作為工作室。
入內發現空間不算大,布置也簡陋。東側一角隔了個帘子,從帘子縫隙可見裡頭是張小塌,塌上疊放著被褥。該是供祁元娘有時忙碌太晚趕不及回城,或白日太累偶爾歇息之用。
帘子旁邊是一套桌案,案上擺放著筆墨竹簡。屋內另有兩個大木架,靠牆而立,幾乎各自占據了整面牆壁。
一個木架位於桌案之後,上面放著一摞摞竹簡,一排排清晰羅列,每個格間寫著標籤,若有需要,坐於案前,迴轉身體便可拾取。
另一個大木架位於北牆,也是一個個格間布置,但放在裡面的不是竹簡,而是許多琉璃器具,品相不一,良莠不齊。
有最好如玻璃的;有品質低劣滿是雜質的;有燒制失敗歪扭開裂的;甚至還有許多烏七八糟一坨,連是什麼玩意都看不出來的……
零零總總,已然占據了整面書架,只余最低三兩個格間空著。
劉據正疑惑,祁元娘已解釋起來:「自民女執掌窯廠、研製琉璃開始,每制一爐,不論是否成功,民女都會留存樣品,並記錄在案,以供時時翻看,對比查閱。
「所以民女雖只開了兩爐,卻敢說十之七八,並非無的放矢。民女是根據這些時日的資料收集與彙算,以及反覆實驗得出的結論。」
這龐大的琉璃架與竹簡架就是她最有利的證明。
劉據心頭觸動,頷首道:「孤信你。」
他指向琉璃架,很是驚訝:「這些都是近兩個多月的成果?你們這麼短時間制了這麼多?」
「殿下誤會了。民女……」祁元娘看了柏山一眼,「民女是去歲便開始研製,距今已有近一年。
「民女自幼喜琉璃,更好奇琉璃製作。祁家的琉璃窯是祖上傳下,但因為工藝普通,耗費巨大,一直處於半閒置狀態。
「父親在時也未重視,見民女喜愛,便允民女常來做耍,只當是個供民女閒暇取樂之物。去歲祁家出事,門庭凋零,流言蜚語不斷。
「民女若想重振祁家,必須有拿得出手的東西。民女從柏山處得知殿下重視無色琉璃,便想若民女能制出來……」
後續的話不必言明,在場之人都懂。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