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娘聽得十分專注,這些事情聽起來不但匪夷所思,還很奇妙。
「再加上他這些年在翰林院間或聽到的一些傳聞,心中便有了某種猜測。緊接著他查了戶部卷宗,同鄉,早他中進士,姓名中還有一個敖字。憑著這些信息,答案其實已經很明顯了。張明淨將這件事告訴了他父親,而後面怎麼運作那就是張慎來的事了。」
大娘還有些難以置信。
「僅僅就因為一首詩?」
杜晚楓眼神里也流露出讚賞,「張明淨心細如髮,博聞強識。做了翰林院編修後,對山川地理、各地人文風情,也都耳熟能詳。他又不是那種一昧只會死讀書之人,活學活用,勤于思考,能力自是不凡。」
「這孩子難道也參與了朝廷爭鬥?」
「不見得,張明淨只是將他發現的告訴張慎來,想讓他父親多加留意,至於其他怕是並未摻合。」
「我看這孩子也不是這種爾虞我詐的性格。」大娘頓了頓,又道:「你當初說你已有應對之策,莫非是早就知道儲璃和旁敖二人關係?」
「那首詩,當初是我們一塊看的,詩中所藏敖字,也是我們一起解出來的。那件事很快便過去了,誰也沒有放在心上。直到我決定入仕,井賓為我探查到了不少朝中人物關係,其中就有旁敖和儲璃。」
「儲璃剛入都城時,與旁敖還有所往來。後來旁敖一步步晉升,還進入了內閣,兩人鬧了些不快,之後再未有聯繫。時隔多年,眾人的注意力也不會放在這兩個身上,更不會將他們聯繫到一起。再加上儲璃又有心與張慎來走得近,就更沒人會想到他是旁敖的人了。」
杜晚楓接著:「我料想此次六年一度的京察,三位內閣大臣必有動作。儲璃這顆旁敖布置了多年的棋子,也是時候要發揮他的作用。而他們鬥起來,那麼我的機會也就來了。」
「竟然是這樣……」這些事情如果不是杜晚楓告訴她,大娘是如論如何也想不通這其中的關竅的。
不知從什麼時候,楓兒看人看事已經有這種深度了。
深得讓大娘都有些意外。
然不管旁敖怎樣反對,言官整肅還是進行了。
內閣中,兩位大臣常常因為這些個問題拍桌子怒罵。朝堂之上,崔行和旁敖常常因為一個人的去留爭得面紅耳赤。從早上到中午,都爭論不出個結果,要不是當著滿朝文武和承安帝的面,兩個人還真要捋起袖子大幹一架。
承安帝幾次想下朝,那兩人都沒完沒了。
而且旁敖也不是吃素的,眼見著崔行罷黜了他不少親信。自己也加大了對崔行及其黨羽的彈劾,來勢洶洶,大有拼個你死我活的地步。
張慎來想居中調停,認為兩人再斗下去,可能整個大閩官僚體系都會發生混亂和劇烈動盪。
可一旦調停不好,又容易將自己卷進這場風波里去。他現在什麼都不做,於他是最划算的。可作為首輔,他必須得為大閩朝廷著想。<="<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