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沒點明問誰,一時之間大殿內只聽得墨錠和硯台摩擦的細碎聲音。
景華放下墨錠,打破沉默,笑道:「父皇的考題這樣大,諸位兄弟、朝臣都不知道怎麼答了,不如先議定是戰是和?」
朝臣們早就聽說過惠國公主受寵,軍國大事,一個公主能旁聽已經足夠證明。可皇帝同意惠國公主的建議,讓人先議戰和,還是讓人吃驚。眾人紛紛在心裡把惠國公主的重要性又往上提了提。
戶部尚書出列報了一遍今年的稅收和支出,算了一筆帳。若是此時出兵,大約需要多少銀子。對比今年盈餘,不贊成出兵的意思昭然若揭。
吏部尚書唐駙馬卻有不同意見,這位老狐狸也沒有直接反對,只是和戶部尚書一樣,列舉了這些年培養的年輕官員和將才,這些年輕的臣子已經在小規模的戰爭和地方民政上做出了成績,若是派到邊關,能最大限度保證勝利。
是戰是和都有人表態了,剩下眾人就放心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總結起來大約是武將願意戰,文臣願意和。派系不同的官員在主戰主和的大框架下還有許多不同,也許他們沒有主觀為自己謀好處的意思,可屁股決定腦袋,立場從來是不可迴避的。願意戰的不一定是保家衛國之心炙熱,也有建立功勳張揚武功的野望。情願和的人也不一定是貪生怕死沒有骨氣,算算戰和之間付出的差距,為國政者,不常要背鍋挨罵嗎?
景華站在御階上,看著朝臣們威嚴的面容,或慷慨陳詞、或老成持重,心中莫名有種當裁判的錯覺。
朝臣們大概都發表了一遍看法,在軍中聲望最高的西寧公府蕭老國公卻沒有開口。老國公年高德劭,被賜坐論政,他卻微眯著眼睛,好似被殿中暖氣熏得睡著了一般。
皇帝如同沒看到老國公的失禮,轉頭問兒子們。
這時候是按照長幼來發言的,第一個是大皇子。大皇子已經蓄鬚,唇上有兩片小鬍子,看著沉穩可靠許多。入朝觀政多年,他經手的都是無趕緊要的小事,左也行右也行,無傷大雅。如今驟然壓力加身,還沒有兄弟們的發言做鋪墊,實在有些就緊張。
大皇子不自覺咽了咽口水,恭敬道:「啟稟父皇,兒臣以為我大鄭天朝上國,禮法正統,居中央而撫四夷,實該立下德威,令四方臣服,方顯大國氣象。」
「你的意思是打?」皇帝問道。
大皇子看了看皇帝的臉色,看不出什麼來,又去看景華的臉色,他以為二妹妹一個小姑娘總要露出點什麼。沒想到景華只是微笑站在皇帝身邊,連眼睛都沒有多眨動。
大皇子補充道:「立德威雖然重要,但事情不可一概而論,凡事當以事論事,區別對待。若是關邊戰備不足以應對此次戰役,先議和為大軍爭取時間才是上上之選。」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