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主公主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79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那時就和?」

「以事論事、見機行事,靈活變通……」

皇帝不置可否懶得聽了,「老三呢?」

被皇帝打斷,還有許多話想說的大皇子無奈退回殿內,腦海中不停後悔,該少鋪墊幾句的,自己還有好幾句精妙的見解沒說,若是再給他一些時間,一定能讓父皇刮目相看。

「如今立國雖已五十載,可南方魚米之鄉收歸國境才不到二十年,人心不穩。若是此時開戰,糧草從何而來?去年兩湖夏季旱災、冬季冰災,糧食減產五成,父皇連連下旨減免稅賦,若是大戰必要增加稅賦,百姓何辜?大戰還要抽丁,比加稅賦更讓百姓懼怕。即便不抽丁,也要徵發徭役運送軍糧物資。若走陸路人吃馬嚼,十石到北境只餘三石;若走水路,運河不通,工部只疏浚了京城周邊行省,正是產糧地的蜀中和閩南尚未疏通,海運只存於前朝史書中,風險太大。如此算來,運糧都成困難。還有,如今已是秋季,北境的冬天馬上就要來了,南方士兵多不抗寒,若要戰只能抽調北方士兵,保暖是一個大問題,只士卒衣物乾柴又是一大筆開銷。如此種種,朝廷負擔太重。反之,若是以逸待勞,據城以守,等到冬日冰雪封城,蠻人也難以攻下城池。蠻人也是人,不是刀槍不入的神仙,凍狠了自然也就退兵了。大哥說得對,若是到不得已時,還能以議和作為幌子拖延時間。不是兒臣們不行君子之道,而是與蠻人沒什麼道義可講。如此,不費一兵一卒就能解決此事。」

「兒臣還有一點私心,父皇聖壽將至,不值得為跳樑小丑影響大好局面。兒臣一片孝心,望父皇明鑑。」

三皇子想來是做了一番功課的,說得很全面,很能支撐他主和的觀點。

爾後幾位皇子的發言大同小異,他們事先都沒接到消息,即興作答太考驗捷才。有個現成的模板在,幾位弟弟在三哥的觀點上增減,不功不過。

最後,到了九皇子。

皇帝聽兒子們說車軲轆話已經聽煩了,以手支額,撐著腦袋歪在龍椅上,漫不經心道:「最後了,小九~」

九皇子之後再無皇子列席,不是皇帝沒有其他皇子了,而是其他皇子都沒到。十皇子八歲夭折,十一皇子年歲更小,最小的十五皇子還在襁褓。

小時候,景華看著兄弟姐妹的排行,總懷疑母后受到針對,不然怎麼就二皇兄夭折了。後來才知道,皇家夭折的孩子是不序齒的,二皇子因為是嫡子而破例。皇子們七歲的時候為其打造身份玉牒,七歲已經是養住的年歲了,十皇子是意外中的大不幸。這倆是皇帝名下唯二夭折而序齒的皇子。<="<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