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布垂眸瞥了一眼落在腳邊的帳簿,上面的墨跡還是新的。
他氣定神閒的轉著拇指上的扳指,平淡道:「朝廷給予官員的乃是永業田。」
晏清姝輕笑一聲,指著裴凜道:「超品的平威王得分永業田二十頃,請問鄭大人一個七品縣令又得了多少永業田?」
鄭布答不上。
按大梁律,七品縣官也就四畝永業田,可他手裡可遠不止這個數。
晏清姝當然知道鄭布答不上來,不過現在還不到算總帳的時候。
她對江懷玉道:「地稅說完,接下來便是糧稅,你繼續。」
江懷玉重新向前跨了一步,站在堂中。
「我這幾日翻便了《慶陽府志》,目前的府志有兩個版本,一是元狩元年送交京都的舊版,由前任慶陽府尹,現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的范寧范大人編纂整合,其二便是元狩二十年,薛大人組織人員重修的新府志。」
「元狩十年,朝廷曾改革了賦稅舊制,推行『以糧代絲』的新稅制,言明嶺南、西北、遼東等地可根據地方情況,『以糧抵絲』收取人丁稅[2],官府需按市價每斗加五十文的價格糴入。」
「同年十月,朝廷發現有不少州府上報的夏稅有問題,皆比之元狩九年少了許多。」
「慶陽府共有一萬七千四百六十三頃的田地,其中安化縣只上報了人丁稅四十四萬七千餘石,少了六萬四千六百石,其餘五縣也或多或少有所缺額,卻不及安化如此之多。」
「朝廷命慶陽府在元狩十一年至十五年的五年間,每年每畝多征二錢糧稅,以補缺額。[3]」
「這點還是薛大人在學監任教時,教授的內容,薛大人應當還記得吧?」
薛平睿訕笑兩聲。
江懷玉繼續道:「按元狩十年的糴糧條目價來計算,每石糧四錢[4],慶陽府上報人丁四百五十七萬餘人,按每人每季三錢的稅額,便是一千三百七十一萬餘的人丁稅,折成糧食便是三百四三萬石。」
「安化縣雖不算最大,但因地理優勢耕地是最多的,人丁也最多,但每年上報的稅額卻與人口最少的環縣差不多。」
「有趣的是,慶陽府整年的稅額卻完全對得上,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江懷玉拿起西北角兩個木箱裡裝的帳目,指著上面的名錄道:「於是我又去翻了環縣和同川的帳目,這兩縣竟然每季多交了十萬餘的稅額,而這筆錢與安化縣的缺額只差了七十二石。」
「不過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江懷玉將手中的帳冊丟回去,拿起一本絲絹交易名錄,「這裡面記錄的是商稅,我在這裡看到了數千個同樣的名字出現在了人丁稅的帳目里。」
「這些人拿著糧食賣成錢,再用錢買了『梳雲坊』的絹,走『因地制宜』的漏洞,依照賦稅舊制以絲絹折抵人丁稅。」<="<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