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壓下心中不安,拿出神宗欽賜指揮使印信,厲聲質問,「顧大人,見此令牌如陛下親臨,你抗旨不遵是要謀反?」
這頂帽子實在太大。
顧準頭小,戴不得戴不得。
他面上為難,欲言又止道,「並非臣忤逆,而是徐大人的話,臣不敢妄聽。當年京師徐大人也是這般,拿著陛下印信抄秦大理寺卿一家,一句謀逆便將秦氏上下十七人斬絕,可臣怎麼聽說,此乃一樁冤假錯案?」
他每說一字,徐喬臉就陰下幾分。
這事坊間年長者皆有耳聞,至今說書先生猶在唏噓——青山埋忠骨,再無平冤人。
秦昀是個好官。
主事大理寺時,他清廉公正,冤假錯案凡告到京師,他不取分毫必還公道與民,素有青天美名,然高宗甫一暴斃,秦家便滿門抄斬,罪名也含糊其辭,最後不了了之。
秦大人心如死灰,致仕還鄉,百姓自此再無陳冤之門。
民心所向,坊間便將這事編成話本,說書先生慷慨激昂為忠臣扼腕、痛斥奸臣當道。
好容易秦大人再度出山,消息傳出,京師百姓夾道相迎,可惜他應召上訴,徐喬聖寵不衰,枉殺滅門也只加罰三年俸祿,秦大人自此一病不起。
徐喬民望一跌再跌。
顧准抬出舊事,這謀逆到底是站不住腳了。
顧准嘆息著搖頭,「徐大人,聖人言『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你大權在握卻如此草率輕忽,如何叫老夫信服?便是陛下要審我這二品命官,也要三司會審、昭之於眾,你單憑錦衣衛黑牢就敢拿我,如此擅專僭越,究竟是誰更像謀反?」
徐喬被架上高架下不來台,怒極反笑,「那本官今日便當著整個南直隸的面,好好審一審你上下勾結、共謀作弊、肆意侵貪的罪行!」
「好一個上下勾結、肆意侵貪。」顧准似笑非笑,「還望大人記住你現下說的這句話。」
他轉頭望向階除之下烏泱泱的人頭,「老夫賦閒在野,臨危受命,自認為兢兢業業、無愧於心。卻不知哪裡做得不好,引得三省怨懟、直隸不滿,既然徐大人給我這個機會,那老夫便細細梳理脈絡,好叫諸位判一判這功過是非!」
「四月領事,陛下第一道急令,就是加征南直隸五成糧稅以賑北三省。」
這事體制內都清楚得很,可平頭老百姓卻一臉茫然。
五成糧稅,那可是要脫一層皮的。
明黃詔令不可作假,顧准第一擊,就是叫免了賦稅、得了便宜還不自知的府民熄了火。
他十分痛心,「雖說南直隸一年漕糧一百八十萬擔,能抵北三省兩個豐年不止,但奈何咱們亦有十府一州遭了災,凍土複種本就為難,如何還能擔得起這重負?老夫只得冒死忤逆君上,斗膽抗旨,前後上書一十二封,這才說服陛下開南直隸皇倉賑濟。」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