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吾妻阿嬋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98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當年惠文帝在位時,人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今日坐在這龍椅之上的人並非他五個皇子中的任意一個,而是眼前這個冷門的宗室子弟。

按照輩分,明德帝當稱惠文帝一聲叔叔,他們是隔著遠親的叔侄關係。

惠文帝晚年膝下五個皇子皆非中宮嫡出,不知是為了兄弟和睦抑或是其他目的,遲遲沒有立太子,這便直接導致了後來的景初之亂。

景初之亂,五子相爭,朝中大臣各自站隊,先是大皇子、三皇子、四皇子一派挾持皇帝占了上風,後又有二、五兩位皇子紛紛打著救駕勤王的名號招兵買馬,各自為王。

天下大亂,各路人馬各自為政,經過一番激烈的搏殺,最後大皇子一派將二、五兩位皇子擊殺,惠文帝駕崩,大皇子登上皇位,誰知兄弟鬩牆的戲碼再次上演,三皇子、四皇子在繼位大典上昭告天下,控訴大皇子弒君殺父,不配為君,合力將其絞殺。

就在兄弟二人為唾手可奪的王位沾沾自喜時,惠文帝的髮妻王皇后拿著惠文帝生前親手寫的一封血書站了出來。

惠文帝在血書中先是懺悔自己沒能教導好幾個兒子,將他們養成了如此不忠不孝的狂悖之徒,後又號召各地藩王入京絞殺叛逆,皇帝之位,能者居之。

有了這封血書,各地藩王也紛紛加入戰局,最後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的考量,群臣扶持了當時以賢德著稱的恆王蕭矩為帝,也就是現在人們口中的明德帝。

關於明德帝上位的過程,也不可謂不坎坷。

恆王之所以能被一眾勢力選中,絕不是因他素有賢名這麼簡單,更重要的原因是他背後的魏家手握著梁國最能打的精銳之師。

再加上當時的恆王妃病弱,又無嫡子,這讓各懷心思的各大世家有了可乘之機。

當時以王達、高鎮岳為首的一批內閣老臣擇定了恆王為帝後,恆王在祭祀皇陵的路上卻遭遇了十二名高手的伏擊。

幸得威遠將軍魏准和雍王蕭讓及時救駕,才使得恆王倖免於難。

其中十一個均被魏准和蕭讓絞殺,唯有一個趁亂逃脫。

那人在逃脫前被魏准一箭射中了左眼,後來蕭矩登基為帝後,動用手底下的錦衣衛多番追查那名刺客的下落,回回都被他逃脫。

這二十多年來,明德帝每每想起那個人,左肩上的傷疤便隱隱作痛。

苦苦追尋了二十多年終於叫他落網,明德帝自然是要親自過問。

皇帝坐在悠悠吐著裊裊輕煙的獸首鎏金博山爐前,面容陰鷙地盯著跪在面前的韓休。<="<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