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農辛苦一年,能果腹溫飽已經是好的了。大部分人家則是兼職下海採珠,入山挖礦來維持生計。而鹽農因為長期無防護地接觸海鹽,嚴重影響健康。
沈明覺眉頭皺了起來,感覺身上的擔子又重了幾分。新安縣裡的居民看著還能接受,也就髒亂了些。可這城外的居民,黑瘦矮小,連孩子也比別處瘦小許多。
新安之窮,嶺南百姓之苦,此刻更有體會啊!
趙衙役指著一片鹽田道:「大人請看,這邊往前四十畝就是大人的職田。之前黃大人是租給佃戶的,因為大人一直沒說要不要收回,如今佃戶還在曬鹽。」
說話間一個駝背老農過來,拘謹討好地對幾人笑笑,操著一口難懂的官話跟趙衙役溝通。
趙衙役道:「大人,這位陶老倌便是租職田的鹽農,他說才翻了鹽土,大人要是收回鹽田能不能等幾日?這批鹽煮完再收回。」
沈明覺連忙道:「你讓他放心,我並非要來收回鹽田。可以依舊租給他。」
那陶老倌這才放心,點頭哈腰地跑回鹽田繼續翻土。駝背極嚴重,顯得雙臂很長,勞作的時候感覺他的頭都要挨到土地了。
三人頓時都沒了再看下去的心情,沈明覺道:「先回去吧。」
回家後沈明遠沒心沒肺地接著去杏花巷做蚊香,佳肴和沈明覺卻各自在房沉思。沈明覺從縣衙取來關於鹽田的資料,細細翻看。
沈佳肴則握著炭筆,用力回想前世看過曬鹽的過程。上輩子作為廚師,對鹽還是很有了解的。而她看過的第一本關於鹽的書,卻是在幼兒園的時候看的科普繪本。
「從海水到咸鹽的轉變」上面以孩子的視角講了曬鹽的過程。哪怕這麼多年過去,沈佳肴還記得很清楚。再加上後來看的記錄片和書籍,將這個時代的曬鹽技術提升應該不是問題。
不過還是得多看看這個時代的鹽農是如何製鹽的。接下來幾天佳肴和沈明遠兩人來看鹽田。見鹽農在淺坑上鋪滿茅草,把昨日曬的鹽土放在坑中,不斷淋海水在上面。
坑旁邊修一小池子,茅草底下的滷水慢慢流進去,待池子滿了先沉澱一段時間。然後勺出上層水,將下層滷水盛入桶中。
齊齊拿到村中專門煎鹽的大鍋又稱『牢盆』處,倒滷水進入,燃柴煎煉。待鍋中水干,鍋底那一層黃白的結晶便是海鹽了。
既耗人力又費柴火,煎煉的鹽還少。這就是『刮土淋鹵,取鹵燃薪熬鹽』的過程。
猶記前世看到古人制海鹽的記錄片,沈佳肴那叫震驚。漢人一千多年都是用這個法子制海鹽,直到宋末元初,才有曬鹽的概念。
而曬鹽技術成熟,徹底改煎為曬,卻是到清中期。在此之前,海邊鹽農,一直用這種傳統方式,製鹽為生。
佳肴連來幾日看製鹽,每次來都會帶些小點心蜜餞果乾的,送給遇到的小孩子吃。
結果許多鹽農都認得她,知道是縣太爺的管家,客氣的很。小孩子更是一看到她的驢車,遠遠就跑過來跟著。✘լ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