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據他的暗線匯報,就在前幾天黃友仁還對如何處理黃河水患的事情沒有什麼章程,怎麼突然間就能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了?憑著自己多年官場上的嗅覺,高首輔覺得其中必有貓膩,若無人在背後指點,黃友仁這廝能呈上這個摺子?
兩人是多年的老對手了,俗話說最了解你的人往往是你的敵人,黃友仁的班底他再清楚不過,雖然有幾個能人之輩,但是才華也不在這上面。讓他手下的人出主意如何拉攏朝臣,如何欺上媚下可以,讓他們出一個如此精彩絕倫的點子,根本不可能!
可是這背後之人是誰?是又有哪個勢力想要攪入這趟渾水?
查!必須得查!不管這人是誰,要麼搶到自己麾下為他做事,要麼,就乾脆毀掉!
而悄悄將林清策論遞上去的馬學政,過了幾日之後也收到了當朝次輔黃友仁的密折。
「老夫果然沒有看錯!竟是解決了黃大人的難題!看來此次升遷回京有望了!」馬學政將密折放到一個匣子裡收好,嘴角揚起得意的笑容,不禁回憶起當時自己讀到那份策論時的心情。
其實當官當到了馬學政這份上,對於科舉取士也有了自己的看法。誠然,科舉考試可以選拔出朝廷需要的人才,可是這些人才更多的是一些只會之乎者也的庸才。文章做的好有何用?試帖詩寫的好又有何用?無論是當父母官還是在京城的六部當官,實際辦理朝務的時候,這些都沒有用。甚至好多官員考中進士後,也不再碰那些四書五經,因為畢竟用不上了。唯一可能有些用的,就是給上官遞摺子的時候,能行文通順,字跡秀美,得上官一個好感罷了。
只有進了翰林院這樣清貴的部門才需要繼續研讀文章,畢竟要隨時隨地服務於皇上,擬寫奏摺,給聖上皇子講解經義,修史編撰。
雖然人人都道:「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可是只有頭甲和二甲的幾名科考人才才能入翰林,入了翰林又有多少人出類拔萃,得到聖上賞識?<="<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