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舉官途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02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誰知道,等到真正討論要不要執行這個方案的時候,永康帝也表示了支持,可是卻被內閣直接給駁斥了回去!可能永康帝自己也知道,就算他直接下令,也有可能被內閣駁回,若是朝議不能通過,那麼就算有了永康帝的聖旨,那也有可能是一紙空文!

這一刻,林清才真正明白永康帝為何如此沉迷於權力牽制,那是因為這個皇帝確實當的不夠痛快,下什麼決策也要看看群臣的意見,自己說了也不一定算啊!雖然大部分的時候朝臣們還是畏懼龍椅上的那位的,也害怕自己觸怒皇帝,脖子上的腦袋會不會被摘掉。但是如果皇權真的危害到了他們家族的利益,他們還是會竭盡全力去反抗的!因為他們今天退了一步,那麼明天就會退十步、百步,而這,就是君權和臣權之間的爭鬥!

永康帝坐在龍椅上,面色已然有些鐵青,寒著臉不說話。劉全知道露出這樣的表情,是皇帝內心深處已經怒極,此刻只想將自己遮掩起來,不要被任何人發現自己的存在為好。

黃友仁和高明遠心裏面也是對這個林清又愛又恨!根據林清一路來的表現和能力,這樣的人才讓他們真的入了眼,想要收到自己的麾下;可是誰能知道,還沒動作呢,這小子就跳出來整這麼一出,把自己完全放在了諸多官員得對立面上,他是想幹嘛?是想自毀前程,還是已經做了永康帝的走狗?以為緊緊抱住皇上的大腿就沒事?

大部分人還是認為林清已經徹底站隊到了永康帝這一邊,因為在宮裡有點眼線的人都知道,昨天林清和永康帝在養心殿密談了許久,今天朝會就有了這個提議,顯然是永康帝的意思。

其實高明遠揣摩了一下,就能明白永康帝的想法,前朝的時候就是官營民營並舉的,而大明開國之初,為了封閉鋼鐵流入蒙古,就將鐵冶全部收回官家所有。而官家的鐵冶出產除了一大部分供給兵部外,其他的就是售往民間,滿朝上下早就形成了利益鏈,這期間的利潤也是十分龐大,誰都想分一杯羹。既然能吃一整碗羹,誰又想讓外人喝一口水呢?

永康帝則不同,雖然他也在裡面占利,但是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如果這項產業真的做起來了,國庫中的稅銀就能增加許多,官營每年所納稅銀本就了了,以後若加上私營的衝擊,就更不得永康帝的心了。原本建國之初也只是為了防止鐵器外流,這麼多年一直被官僚集團把持著,就沒有去動。如今貿然有人要動大家的利益了,自然遭到了所有收益者的反對。

雖然提高鋼鐵冶煉產量,降低火銃的造價成本,確實是能增加軍事實力,但是為何又一定要發展私營鐵冶?官營一樣可以做好。

但是林清明白,沒有競爭就沒有創造;沒有個體利益,就沒有逐利者,也無法讓全天下的有能之士,在這個行業中發光發熱。

只是在高明遠看來,如果林清真的要走永康帝的路子,那這個林清的眼光也就如此了,還真以為事事聽從皇上,做皇上的走狗就能走上康莊大道了?做夢!若是如此,那麼以後的一切就都掌握在皇上手中,皇上能捧你上天,也能踩你到地下,就像宮裡的太監一樣,如無根的浮萍,生殺予奪。而老皇帝退位後,你很有可能也會馬上失勢,子孫後代都無法蔭蔽,更有甚者還會遭到清算。

追隨皇帝,可以讓一個臣子快速崛起,但是隱患卻也同樣的多。

可惜了,這個林清。

縱使林清有舌戰群儒的本事,可是如果連說話的聲音也被淹沒在眾位大臣的不斷的駁斥聲中,一說話還沒說完就會被打斷的話,哪裡還能分辨什麼?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