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狀元家的卷王小夫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這輩子開局就被發了一個「丈夫」,秋華年不反感這件事本身,但也不會隨便接受。

他將對方看做和九九、春生一樣的從原主那裡接過的責任,打算以後想辦法「賠」對方一個合適的老婆,至於他,當成兄弟相處就行。

如果杜家大郎無法溝通、非要強求,他也有辦法脫身。

「據說從京城到這邊的官道有一段壞了,耽擱了一陣子,大概還有半個月吧。」秋華年回憶著。

兩個多月前,李寡婦病重,終於不再強撐著,托人給在京中的大兒子送信讓他回來,然而急病不等人,信送出去不到十天,李寡婦就離世了。

這個為家庭和兒女操勞了半輩子的女人臨終前把所有事情交代清楚,安詳地閉上了眼睛。

原主悲痛不已,只能一邊再托人給京中的杜家長子傳口信,一邊操持李寡婦的喪禮。

前幾天,杜家長子的回信終於來了,帶來的卻是他的老師被下了大獄,他被困幾個月,最近才以回鄉祭母為由脫身出京的噩耗。

「快回來了就好,你們家全是年歲不大的人,有個成年男人方便的多,半個月正趕得上今年的春耕。」

考不了科舉,種地總有用吧。

秋華年見胡秋燕面帶猶豫,像是還有話想說,猜測道,「嬸子找我家大郎有事?」

「我男人」什麼的,打死他也叫不出口!

「那個,你家大郎回來後,總得找個營生做,他打算在村里開私塾的話,我想請他給我家雲康開蒙。」

秋華年心下瞭然,時下讀書是相當費錢的事,杜家村的條件算十里八鄉中不錯的,村里也沒有私塾,孩童想要開蒙,最近的是鎮上一家老秀才開的私塾。

從杜家村到鎮上坐騾車需要半個時辰,步行一個時辰,對習慣雙腳趕路的村里人來說不算很遠,但開蒙年齡的孩子還不能一個人去上學,必須得大人接送,農忙時候,哪來這麼多時間。

胡秋燕覺得杜家大郎好歹是當初被大儒看中的神童,在京中遊學多年,就算前程斷了,學識還是擺在那裡的。

如果他以後在村里開私塾,自家雲康開蒙豈不是又方便又省錢。

杜家大郎要回村之事在村里傳開後,胡秋燕就有此打算,只是當時李寡婦的喪事剛辦完,她不好上門打聽,今天終於找到了機會。

如果不是有求於人,她也不會這麼殷勤,連雞都幫忙宰好拔了毛才送過來。

秋華年聽明白了,沒有一口答應,「這事還得等大郎回來後看他的意思,他信里沒提過開私塾的事,我不敢亂說。」

胡秋燕不解,那些考不上更高功名的秀才們最後不都是在鄉里開私塾養家餬口的嗎?不靠這個賺錢,書豈不是白讀了。

秋華年信口胡謅了幾句,把胡秋燕的疑惑糊弄過去。

其實他傾向於讓便宜丈夫繼續專心讀書考科舉,和現代的讀書改變命運一樣,古代想實現階級跨越,最好方法同樣是讀書科舉,這也是回報最高、潛力最大的投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