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狀元家的卷王小夫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9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到了宋府,說明來意後,宋家下人禮貌地把他們請進宅中,杜雲瑟留在外堂和宋舉人聊天,秋華年則被領去後堂見九九。

宋舉人的一雙兒女都已在外面成家立業,沒有隨父母回鄉,宋府沒有幾個主子,下人也少,秋華年一路走來,只覺得宋府里的一切都收拾地恰到好處,不見冗餘,從中可窺見宋太太的治家手段。

到了後堂,秋華年見到了宋太太,宋太太今年五十多歲,因為保養的好,頭髮還是烏黑的,面容白淨,不怎麼顯老,她的骨架比起北方女子要小上一圈,穿著松花色的綾羅錦衣,額間帶著鑲嵌紅寶石的抹額。

九九坐在她下首和她一問一答,宋太太嘴角一直帶著笑,看起來十分和藹可親。

在九九對面,坐著一個十五六歲的女孩,也是骨架較細,身形比實際年齡要小些,一張小臉溫婉清秀,滿臉悽苦地低著頭。

秋華年看這個女孩的打扮,猜測對方就是那位宋太太娘家來的表小姐,心裡有些詫異。

他昨晚聽寶義說九九救了落水的宋家表小姐時,還以為這位表小姐和九九差不多年紀,沒想到居然已經十五六歲了。

這個年紀還會失足落水,更不可能簡單。

九九擔心自己給哥哥們丟人,在宋宅一直努力規範著自己的言行舉止,回答宋太太的問題時,話在口中過三遍才出口,看見秋華年來了,她眼睛頓時一亮,露出小孩子的模樣來。

秋華年心頭一軟,對九九笑了笑,見過宋太太。

「我一直聽九九說她家華哥哥有多厲害,今個總算是見到了,春水,給華哥兒看座。」

宋太太身邊的大丫鬟春水引著秋華年坐下,秋華年和宋太太聊了一些家常事,都是些怎麼種地,怎麼做糖,怎麼做飯吃飯的農家話題。

宋太太聽了一會兒後嘆道,「棉花這東西喜水喜熱,又怕濕怕蟲,很不好種,我家老爺在西北當縣令時曾經買良種推廣種植過,卻沒什麼收成,你若能試出在漳縣種棉花的法子,可真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說不定還能得到朝廷的封賞。」

宋太太做了多年官眷,眼界和見識自然不同,給秋華年指了一條此前沒有想到的路。雖然秋華年記錄棉花種植之法是為了造福底層百姓,但若能因此得到封賞,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在古代,有一個高大上的名聲非常重要,辦許多事都能輕鬆起來。

宋太太又笑著指了指桌上的高粱飴,「這飴糖雖然粗糙,卻有一種野趣,我很愛吃,辦桃花宴時還專門讓下人採買了一批放進甜果子拼盤裡,沒想到也是你做的。」

高粱飴能賣到桃花鎮,自然是孟武棟的成果,他每隔幾天就能找到一個新銷路,銷售額穩步提升,每日賣出去的量已經比秋華年在鎮上賣出去的多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