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狀元家的卷王小夫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79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祝經誠自謙宅子為寒舍,可能入他這位祝家大公子眼的宅子肯定不會普通,裡面他自己置辦的家具陳設也絕對價值不菲。

這一座宅子的價值,恐怕在二百兩往上。

更重要的是,換成秋華年自己去買,他不一定能買到離清風書院這麼近的宅子。

杜雲瑟在清風書院讀書,住的近一些,總歸更安心和方便。

秋華年想了想後答應了方財,「你回頭挑三五個手巧的工匠來我家中學吧,這手法並不難,一共有五六種基礎的針法,最多學個十日就頂天了。」

方財笑著把祝經誠給的房契遞了過去,秋華年收好這昂貴的房契,放到了錢匣子的最下邊。

有了這座現成的宅子,開春後去襄平府就更方便了。

祝經誠的年禮也送的很厚,而且都是秋華年一家無法拒絕的——他又送了足夠吃兩個月的名貴藥材。

秋華年拿著信和年禮,在私下和杜雲瑟感嘆,「我總算知道你之前為什麼說,如果不是商賈身份限制了祝經誠,他肯定能在科舉之路上大展宏圖。」

第59章 配方泄露

過了幾日,方財去而復返,帶著五名精挑細選過的簽了契書的織工來杜家村學習毛線織法。

這五名織工年紀都不超過三十,有兩個哥兒,三個婦女,秋華年和他們聊天時知道,這五人都是匠戶,家裡所有人都從事手工業生產,世代不變。

裕朝的戶籍制度非常嚴格,商戶、軍戶、匠戶一旦入了,輕易無法出來,除非朝廷有大恩典,否則整戶人世世代代都只能從事這一個行當。

普通農人在種地之餘做一做手工,買賣一些自己生產的農產品,不算在商戶和匠戶里,但若完全以此為生,不耕田地,官府就會找上門來「改戶」。

想隱瞞逃脫是不可能的,古代有連坐制度,你真的違犯了法紀,鄰居和親戚們為了事發時不被連累,往往會選擇向上舉報。除此之外,不改戶的人拿不到官府給的路引和經營許可,根本沒辦法好好謀生。

匠戶在大城市裡比較常見,城市居民沒有足夠的土地養家餬口,只能轉向手工業生產,秋華年穿越來後還是第一次接觸匠戶,通過和他們聊天,增長了不少對古代城市生活的了解。

之前去襄平府考試只是走馬觀花般待了十幾日,日後常住,要操心的事情肯定有所不同。

比如怎麼買水,怎麼倒夜香,怎麼處理垃圾,怎麼採買新鮮果蔬……一樣樣聽下來,全都是要花錢的。

商戶和匠戶都不允許科舉,杜雲瑟要走科舉之路,秋華年只能歇了自己在府城開個小鋪子賺錢的想法。

那些有資格使用奴僕的達官貴人家,可以將鋪子等產業寄放在奴僕名下逃避戶籍制度,但秋華年一家目前還是白身,得等到杜雲瑟考中舉人後才能如此行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