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狀元家的卷王小夫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28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祝公子常年與算術打交道,應該對此深有感觸吧?」

第73章 欽差

祝經誠是祝家寄予厚望的長子長孫,路都走不穩便開始摸算盤看帳本了。這些年管著家裡的大小生意,肯定不是全靠帳房和管事,本身的算術水平放在裕朝遙遙領先。

秋華年在第一章里簡單易懂地講了「數」的概念,然後條理清晰地傳授了最基礎的四則運算法則。

接著以實用為目的,引入了披上古代皮的方程,用許多具體的例子來掩飾列方程式的思路,目前只寫了生活中常用得上的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內容。

談到方程,自然繞不開古代數學經典的雞兔同籠問題,秋華年把這個例子放在了最前面。

祝經誠是看過雞兔同籠問題,還親自上手算過的,理解起來比第一次看得人容易得多,他看了幾遍這種名為「方程」的解題之法,下意識地點頭,重新念了一遍秋華年寫在方程概念之前的概述。

「用方程解決問題,是一種順向思維,可以高屋建瓴般理清思路,讓問題一目了然,同時也更容易發現漏洞,調整布局。」

祝經誠撫書驚喜道,「第一次讀過去,還不知道『順向思維』是什麼意思,心想是否有些言過其實。看完後面的再回過頭來看,才知道這確實是最貼切的說法了。」

「華哥兒,這些全都是你自己想的嗎?怎麼想出來的!」

秋華年早就想好了說法,他不想也不敢全部攬功,只能找一些託辭。

「我早年在鄉間時,曾經在山裡迷了路,遇到過一位異族長相卻會說漢語的人,他給我講了許多術學之理,不過我當時年幼,又用不上,所以漸漸忘了。近期受信白開設書坊之事的感發,才準備重新拾起來,整理成書讓更多人看到。」

「那位異族人叫什麼名字,現在哪裡?」

「他叫韋達,我遇到他時他已年過八旬,後來不知所蹤,想來已經不在人世了。」

祝經誠嘆息,「我早聽南方商賈說過,海外有異族之人頗通算術之法,想來這位韋達就是其中之一了,可惜無緣得見。」

蘇信白對算學不感興趣,之前沒研究過,不像祝經誠那樣一下子就能看懂,不過還是把方程式的原理和思路大致理解了。

「雖然是異族人傳授,但你小小年紀便能學會,如今還能用本朝的語言和例子整理成書,聰慧與苦心都是絕佳的。」

祝經誠附和蘇信白,「華哥兒若是出生在大戶人家,別被耽擱了,多少也是位神童。」

秋華年笑了笑,接受了這些誇讚,神童什麼的雖然有些誇張,但按裕朝人的平均數學水平看,小學時候的他也不是當不起。

蘇信白翻到後面的練習題,讀了一下題干,「為何會有二十石的糧倉一邊儲糧一邊放糧?一刻鐘儲存五石,放出一石,問多久可以填滿糧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