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該如此,現在書坊里的書,除了聖人言語,其餘的全是些男盜女娼,狐妖鬼魅之事,讓人看著生厭。」
「工學、農學、山川地理……雖然還是比不得經學的小道,但至少實用。」
「這個齊民書坊是什麼來頭?主人家如此大的手筆,見識也不像尋常商賈。」
「聽說是左布政史大人家出嫁的哥兒開辦的。」
「我對這位公子有些印象,也是位少有文名的才子,後面嫁給祝家,好些人惋惜呢。」
「祝家也是愛讀書的儒商之家了,蘇公子能開設齊民書坊,少不了夫君的支持,當時大家不看好這門親事,但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別人家的事誰說得准呢?」
幾位書生打扮的人一邊議論收稿告示上的內容,一邊穿行過有些擁堵的街道。
前面碰撞堵住的馬車移開了,行人和車馬再次流動起來。秋華年隔簾聽完外面漸行漸遠的對話聲,輕輕勾起唇角。
他今日起得早,送完春生和九九上學後,準備去城外莊子上看看。
棉花育苗有十多天了,在農書的指導下,莊子上所有幹活的人都學會了育苗方法,因為襄平府的氣溫比漳縣熱一些,棉花苗的漲勢比去年快,估摸著很快就該移苗了。
考慮到不同地方的氣候不一,秋華年在農書修訂版中用棉花苗的形態而非具體天數來判斷育苗期是否結束,這就需要觀察大量棉花苗,進行特徵總結。
秋華年到莊子的時候,太陽剛升到半空,春日和煦,暖風陣陣,莊子的佃戶們紛紛在外面翻地,預備著過幾天移苗。
莊子雖然有頭牛,但一頭牛肯定耕不過來四十畝地,絕大部分地依舊是佃戶用農具辛辛苦苦翻鬆的。
秋華年看著翻地的情景,想起自己去年想研製但最後沒有成功的單人手推犁,如果那個東西做出來,農人們能省不少力氣,節省出時間耕更多次田地,間接提高糧食產量。
之前在杜家村,他研究東西只能單打獨鬥,現在到了襄平府,府城裡有許多能工巧匠,他完全可以尋一位靠譜的,讓對方拿著外形圖紙根據描述深入研究。
秋華年走神的功夫,莊頭老鄧頭已經聞訊趕來了。
「秋公子,您來啦?今日是先看棉花苗,還是先去田間地頭逛逛?」
「你帶著周老漢去停馬車,給馬餵些草料,我自己逛一逛。」
秋華年沿著小路朝田地中央走去,佃戶們都知道這個年紀輕輕、秀麗無雙的哥兒如今是莊子的管理者,見他過來,全都堆著笑意問好請安。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