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時限量銷售,排隊來買吧您。
被派來買蚝油的大多是達官貴人家的僕役,他們聽見秋華年這麼說,沒有覺得不高興,反而覺得本該如此。
不這麼金貴,哪裡值得主家費心呢?越難買,買到了越顯得他們辦事利落不是嗎?
至於一兩銀子一小瓶的價格更不算什麼了,想嘗嘗蚝油的,誰家差這點錢。
秋華年已經定做了上面有秋記六陳標誌的小瓷瓶,一個瓷瓶大概能裝二兩蚝油,也就是耗費二十斤生蚝原材料。
靠海的地方,生蚝相對來說並不貴,秋華年和那戶有大漁船的商賈大批進貨,壓了價格,一斤帶殼生蚝只要十文錢,二十斤就是二百文。
其餘人工費、添加香料的錢、包裝費等雜七雜八加起來,平攤到每瓶差不多是一百文成本。
總共算下來,一瓶蚝油售價一兩,成本三錢銀子,如果每次開售的二十瓶都能賣完,一個月賣六次,總共銷售一百二十瓶,淨利潤就是八十四兩。
秋華年列表算清楚這個帳後,忍不住吸了口氣,光是蚝油一項,一個月的收益,都比得上一個小莊子一年的收成了。
果然還是高門貴戶的富人家的錢好賺啊。
如果不是機緣巧合下提前封了鄉君,他也做不了這麼大的生意。
高粱飴、爆米花等小吃,秋華年已經不自己做了,製作場地也在新買的小院裡,他雇了工人完成基礎步驟,只在最需要保密的配方環節,自己動一動手,或者讓孟圓菱來。
秋華年現在也不怕配方被人偷去了,就算有人一比一復刻他的零食,也沒有秋記六陳這樣的大客流量的鋪子賣它們。
每隔五日來一次,在鋪子門口排長隊買蚝油的達官貴人家的僕役們,是對秋記六陳最好的宣傳。
買不起秋記的蚝油,買點秋記的物美價廉的小零食也算趕了潮流嘛。
那別出心裁的包裝紙,還能作為裝飾擺在家裡,顯示自己用了秋記的東西。
鋪子開業第一天,準備好的零食一賣而空,秋華年和孟圓菱回到家裡,對著帳本算一天的收益。
「高粱飴是最賣不動的,不過也賣了不少,一品烤鴨早早就賣空了,爆米花稍微慢了點。府城的成本比村里高,這一天的淨利潤有個二兩多銀子。」
在秋華年的指導下,孟圓菱已經學會了更簡明的偏現代式的記帳方法。
秋華年邊看邊點頭,「府城的人沒那麼稀罕糖,重油重鹽的東西賣得更好。鋪子剛開始生意最紅火,後面穩定下來肯定要降一些,零食一個月大概能賺三四十兩吧。」
「加上蚝油,那一個月豈不是超過一百二十兩了!」
孟圓菱興奮地叫起來,眼中全是高興,沒有一絲嫉妒之色。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