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華年笑著問,「這算不算給廖先生多加的東西了?」
「算,當然算!」
他剛才打的就是讓杜雲瑟給自己多買點書的主意。
但廖蒼已經發現了,和錢有關的事情,還是該和齊黍鄉君商量。
杜大解元,不頂用。
廖蒼在秋華年家後面罩房的客房住了幾日,每天都有人想來看看先生的樣子,廖蒼只要出門,就會被一群大人孩子圍住。
幸好他也算是一個涉獵頗廣的有才學的秀才,不至於被弄得手忙腳亂,無言以對。幾日下來,反倒和村里人都混熟了。
杜家村十幾代人第一次有族學,大家對這一切既好奇又期待。
族學正式竣工,所有桌椅家具都妥善搬進去的那日,村民們自發多多少少湊了些錢,買了一大串鞭炮在門口放響,又買了些肉菜請辛苦半個月的工匠們吃了一頓。
族學正門上的牌匾是杜雲瑟手書,黑漆牌匾上「耕讀傳家」四個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正門兩邊,有一副古來對聯「發憤識全天下字,立志讀遍世間書」。(注1)
書院旁邊先生住的小院子也蓋好了,小院只有一進,正房住人,左耳房是書房,右耳房是廚房,院裡種了一棵桃樹,擺了一套石桌石凳,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廖蒼看過後非常滿意,接下來的三年,他就要在這裡一邊教書,一邊繼續自學科舉了。
之後怎麼樣,還要看三年後那屆鄉試能不能中舉。
族學的學生們是一群小豆丁,最大的十一二歲,最小的五歲,除了雲康等少數兩三個有基礎外,其餘孩子都大字不識一個。
好在這年頭尊師重道的思想根深蒂固,孩子們上族學前已經被家長不斷耳提面命過,沒出現在課堂上搗亂的情況。
廖蒼和杜雲瑟以及秋華年商量過後,把學堂的課時分為四節。
早上第一節背誦蒙書和九九乘法表,第二節識字的同時,聽一些四書五經里的句子的講解。
下午第一節學算學以及其他雜學,第二節剛啟蒙的孩子們描紅,雲康這樣有基礎的則單獨開小灶學怎麼做科舉文章。
廖蒼年紀輕,說話風趣,性格和善有耐心,在學問上也不是迂腐之人,輕輕鬆鬆就征服了一教室的蘿蔔頭。
第一日上課,秋華年一家都去旁聽了,沒有發現任何問題。
春生捨不得雲康,甚至想留在杜家村念族學,不過他一想到要和哥哥姐姐們分開,以及見不到原若,又收起了心思。
不知不覺,時間已經到了十月,枯黃的樹葉都被秋風掃盡,天氣越來越冷,村里舉目看去只有死寂的灰色。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