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華年大言不慚道,「真能學到我,你就偷著樂吧,和我說話你多開心啊?」
蘇信白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
……
從村里回到府城後,秋華年一家人適應了幾天,再次習慣府城的生活。
九九和春生繼續各自上學去了,杜雲瑟也要為來年春天的會試做準備,他答應過秋華年要考狀元,一直銘記於心。
杜雲瑟現在不在清風書院讀書,但依舊時常去拜訪書院的先生,討教問題。
秋華年則忙著給一家人張羅冬衣。
去年攢下的皮子全都找了出來,寶義和吳深又托人送了一些,足夠給包括雲成小兩口在內的家裡人各縫一雙皮靴,一隻內襯皮毛的帽子。
織絨的錦緞、柔軟的毛線、厚實的氈布都是從祝家手裡買的頂尖貨,顏色鮮艷,花紋漂亮,質量極佳。
莊子產的棉花大頭全賣給遼州都指揮使了,八千來斤棉花只賣了一千兩銀子,打了個骨折價。
遼州都指揮使也沒讓秋華年吃虧,錢手頭實在緊給不了,名還是能給的。
他直接給朝廷遞了個摺子,照常哭窮的同時,將齊黍鄉君自願把棉花低價賣給邊軍一事大書特書。
元化帝把這摺子帶上早朝,金口玉言誇獎了秋華年,意思很明白——朕知道愛卿們個個富得流油,趕快學齊黍鄉君為國分憂吧。
無論朝臣們心裡怎麼想,面子上肯定不能違逆皇帝,下了朝回家一合計,紛紛讓家人們拿著單子去兵部捐款捐物。
平賢王開始只捐了十車的炭,元化帝怕長兄沒炭燒,專門派身邊的大太監溫幸去平賢王府上一趟,囑咐長兄千萬量力而行。
溫幸走後,平賢王上摺子說自己家資頗豐,無需聖上擔憂,又捐了二十車的炭和五百匹棉布。背過人處,臉黑了好幾日。
三皇子晉王出資最多,一揮手就是一千擔糧食和一千匹布,還寫了一篇句句懇切,憂心邊軍想為父皇分憂的錦繡文章,引來無數誇讚,一時間風頭無兩。
晉王能在短時間內籌集到這麼多物資捐出去,多虧了母妃的娘家,還有母族的姻親們,許多互相聯姻的世家大族,比如遼州郁氏,已經隱隱站在了三皇子身後。
元化帝年近五十,雖然還未顯衰老之態,但皇位易主並非遙不可及。太子身體弱,又失了聖心,讓一切變得可能起來。
從龍之功,這世上誰能忍住不搏呢?
朝臣和勛貴們捐的物資不少送到了遼州,遼州都指揮使大喜過望,心裡對秋華年的觀感更上一層。
他讓家眷們多邀請秋華年赴宴,還忍痛送了秋華年一匹真正的好馬。
那是邊軍去年從韃子們手裡俘虜過來的,在草原上的主人至少是一個千夫長。
駿馬通體黑色,足有一人半高,黑綢般的皮毛不見一絲雜毛,每一條肌肉都無比健壯流暢,靠近一些就能感覺到熱血沸騰的躁動。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