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有文采的女子和哥兒,也做了詩文,讓下人們帶到秋記六陳鋪子,湊這個風雅的熱鬧。
秋記六陳的梅花清膏,在襄平府上層圈子裡掀起了一陣陣梅花熱潮,清膏的銷量也水漲船高。
對此秋華年樂見其成,囑咐孟圓菱找專人把這些詩詞歌賦記下來,回頭挑好的集成一本詩文集,刊印出去進一步宣傳梅花清膏。
當然,杜雲瑟的那首詩肯定要放在第一頁。
梅花清膏的製作成本很高,又要用大量的豬油和鵝油,又要用許多烈酒蒸餾酒精,又要用上好的茶油和蜂蠟,加上人工費用,哪怕大量製作平攤了成本,那麼一小罐的成本也已經來到了一兩銀子左右。
也就是說每賣出一罐梅花清膏,秋華年能掙二兩銀子。
在新年大促銷活動的刺激下,過年前的這短短十來日,秋記六陳竟賣出了三百餘罐梅花清膏,賺了六百多兩的淨利潤。
第109章 琉璃瓶
每到舊年快結束的時候,年禮都是一大開支,不僅要花錢,還要花許多心思,根據親疏遠近以及不同人家的情況選擇最合適的禮單。
翻過這個年,九九就要十一歲了,在裕朝這個年紀的女孩子已經要開始學著管家了。
秋華年準備年禮單子的時候,帶上了九九一起。
其實秋華年也沒專門學過這個,但他上輩子可是年薪百萬的大廠PR,最擅長的就是整合統籌各部門之間的資源,與外部公司以及媒體打好關係。
古今人際關係里許多東西是互通的,管一個古代的小家庭的人情來往,對他來說屬實是大材小用。
平時多注意觀察一下,有不清楚的地方就想辦法找人學習,一邊實踐一邊摸索,很快就完全上手了,還能回過頭來教九九。
秋華年先把需要送年禮的人家分為了幾大組,杜家村及周邊是一組,與杜雲瑟交好的文人們是一組,襄平府平日裡有來往的人家是一組,邊關靖山衛也是一組。
給每一大組裡的人家送的年禮都是一樣的定例,只是根據身份高低,在數量上有所不同,這樣就不怕弄混了日後被人說厚此薄彼。
至於那些真正關係好的,則在定例的基礎上繼續添特殊東西。
比如給邊關的存蘭、舒家夫妻的女兒如棠、黃大娘的養女魏福霞、祝家的祝嫻和蘇家的蘇信瑤各打了一套適合十來歲小姑娘戴的纏花首飾。
給宋舉人家的遲清荷、胡秋燕的兒子云康,還有魏榴花家的柚哥兒一人送了一套上好的筆墨紙硯。
給在杜家村族學當先生的廖蒼送了十本新書,給春生在學堂最好的朋友原若定做了一條纏枝花卉紋的珍珠抹額……
不少特殊的東西,是九九拿主意加的,秋華年全程沒有多加干涉,只在九九難以抉擇時提點一二。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