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狀元家的卷王小夫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65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殿試持續一日時間,日落時結束,要寫一篇兩三千字的錦繡文章,還要留出修改和謄抄的時間,耽擱不得一點。

杜雲瑟研磨好墨汁,在桌案上鋪開做草稿的長紙張,提筆落在最右端。

「臣對——」

「天下治世濟民之大道,在中和之理,於兩極調和之隅生變通之氣,而後萬法備至哉。前朝受廣開海貿之亂,鎖國閉關於後,積弊不除,反致新災矣。」

杜雲瑟一口氣寫完總攬全文的第一段話,微微停筆。

元化帝給本屆殿試出的題目是「論前朝廣開海貿與嚴禁海貿之利弊」。

不出所有消息靈通者的預料,與海港、海貿有關。

殿試答題,需要揣摩皇帝的心思。元化帝打算新設海港,答這題的時候,肯定不能說嚴禁海貿有利。

但也不能一味鼓吹廣開海貿,因為元化帝出這個題目,顯然是因為他心中尚有疑慮,廣開海貿並非毫無弊端,否則前朝也不會先開後禁。

這道題答題的關鍵,在於找出前朝廣開海貿的弊端,分析其深層原因,並提出詳細完備的解決方案。

海貿肯定要開,但不能重蹈前朝的覆轍,所以問問愛卿們出些主意——這才是元化帝真正的態度。

杜雲瑟的理念是中和之道。

「聖人有雲,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注1)

借聖人之言增加自己的論點的厚度,中和是天下的大道,只有秉持中和,不走極端,萬事萬物才能生長發育。

海貿並沒有錯,前朝為什麼深受海貿之弊,是因為他們走了極端。

最開始只知道一味開放,買賣貨物賺取各種珍稀寶物和海外番邦的稱頌,卻沒有設下必要的限制,等積弊難除後又走了另一個極端,直接全面禁止海貿,非但沒有解決原有的問題,還導致了新的問題。

杜雲瑟筆鋒一直沒有停頓,洋洋灑灑寫了幾折的內容,先分析前朝廣開海貿政策中的具體問題,再寫嚴禁海貿會導致哪些新問題。

這是他最近這些日子一直在思考的東西,杜雲瑟還將秋華年那日所說的東西經過挑揀和隱匿,隱晦地提了幾筆,拓展了答案的維度。

這些分析同樣全部引經用典,文辭優美,哪怕不看內容也是一等美文。

待寫完所有分析,杜雲瑟終於舒了口氣,硯台中的一汪墨已經用完了,他索性放下筆,重新研墨。

再次提筆,便到了寫明具體策略的時候,這才是整張答卷的重中之重。

當然,答卷是一脈相承的,如果前面沒有分析透徹,後面的策略肯定也是隔靴搔癢,落不到實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