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昭去何家肉鋪取回書和紙。
書乃《蔡郎中集》,俞慎思不知此人,高昭給他介紹,蔡郎中名蔡騰,先帝時進士,翰林出身,如今任吏部郎中。高昭想和他說更多,側頭看到一臉稚嫩的弟弟,《千字文》還沒學完呢,說這些白費口舌,便作罷。捏了捏弟弟的臉蛋,寵溺地道:「以後大哥和你說。」
「嗯!大哥教我研墨,以後大哥抄書,我給大哥研墨。」
「暘兒真乖。」
家中沒有硯台,硯台花費不小,又非必須,便省了這筆錢,用粗糙的陶碗代替。高昭拿著俞慎思的手,一點點教他。
研好墨,高昭翻看一篇蔡郎中文章後,便動筆開始抄。俞慎思手中繼續磨墨,眼睛已經瞟上書冊。
畢竟是古文,引經據典又比較多,有的地方晦澀些,看起來吃力,但大致內容和蔡郎中想表達什麼還是讀得明白。
他問高昭:「大哥能看懂嗎?」
高昭頓了下,「有點困難。」又很自信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多抄幾遍大哥或許就能懂了。」然後還不忘教育他,教他的東西也要時時回顧溫舊知新。
他說得文縐,俞慎思故意似懂非懂地點頭。
高昭見他磨了許久的墨,便讓他休息,自己繼續抄書。
《蔡郎中集》總共十幾篇,長短不一,從早到晚不停筆,一日便能抄完。人非機器,高昭自是做不到不停筆,偶爾要休息幫著大姐,午後還要教幼弟識字讀書,家中又無油燈蠟燭,從日出到日落,兩日來才將將抄完一本。
呂大郎的姑父的確是爽快人,給的佣金也豐厚,一本《蔡郎中集》一百二十文,高昭粗略算了下,一本書能夠賺四五十文。
高昭一共抄了五本,對蔡郎中的文也算通了些。
冰消雪融,天地回春。
二月初是原身高暘的生辰,因為母喪無法慶祝,高暖給他做了一碗長壽麵,算是過了。
呂大郎又換了一本新的《刑律案蹤》給高昭,這本書是刑部一位官員辭官後編纂,主要記錄其在刑部經手的幾起錯綜複雜案件,以案件為例來闡述大盛律法。
對俞慎思來說,這比蔡郎中的文章有意思多了。他借著磨墨,兩日來把此書從頭看到尾,不僅故事記得清楚,裡面闡述的大盛律法也記得牢固,這可都是以後科舉用得上的。<="<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