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老和幾位族人商量想讓他們幾人每家分十畝田掛過來。俞慎言知曉族老和幾位族人家中男丁多,所以田地多,田稅自然也多。若是男丁皆是勞力則罷,不是勞力,生活也不容易。
以前他沒有想過這種事,如今族老提及,他自然願意幫一把族人。以後也是要買田的,倒不如將這好處先給族人。與族人和睦,今後遇到什麼困難,族人也能幫襯一二。
他想到俞氏族中的順叔公家。
順叔公大兒子去世,小兒子和他差不多大,下面還有兩個總角孫兒。老的老小的小,生活艱難。若說真的要掛他名下,他倒是願意幫順叔公。只是這種掛名的田,在官府那裡這些田就是他的。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將自己的地轉出去,如此自己沒有保障,只能做佃農。
他出於好心,自不會吞了這田,更不會多收他們租子,甚至可以不收。但從順叔公來看,田地還是握在自己手裡踏實,不見得能信任他。
俞慎言道:「我名下只能分出去三十畝免稅田,叔公和幾位叔伯要勻一勻了。」他想留十畝,若是順叔公以後願意,自己就幫一把;若他不願意,便空著,以後家中買田再填上。
族老和幾位族人見他點頭,當即便商定,那就幾家勻一勻,族老家中有個瘸了腿的兒子,其他幾家讓他掛名十畝,剩下他們商量分了。
年後,順叔公也過來問此事,俞慎言便將那十畝份額給了順叔公。
事後俞慎思詢問舉人名下多少免稅田,才知曉那些鄉紳地主是怎麼來的。前朝後期一大弊病就是土地兼併嚴重,本朝有所控制,百姓才吃得上飽飯。
-
破五後,縣城的鋪子陸陸續續開門營生,俞慎微也琢磨收繡品的事。
過年時俞慎微和家裡說,今年準備做繡品生意,他年前打聽過這方面消息,年後準備四處去問問。
俞綸夫婦不同意,畢竟女兒大了,不能總是在外面跑,這個年歲找個好兒郎說親才是正事。俞慎微搪塞道:「待小言鄉試後再說親,若小言高中舉人,娘還擔心我這個舉人的大姐嫁不出去?」
俞綸夫婦一想也是這個理兒。小言若高中舉人,女兒的婚事就能往上找一找,不再拘泥村裡的那些兒郎,興許能找個更好的人家。一年半載也等得起。對於俞慎微要出門跑繡品生意,夫妻二人還不放心。
施長生便道:「年後我不去昌隆布莊,我陪姐姐,也能保護姐姐。」
施長生這二年身量長起來,已經和俞綸一般高,有了大人模樣。在昌隆布莊做了兩年夥計,跟著少東家見了不少人事,說話做事愈發成熟。有他陪著俞慎微,夫婦二人放心不少,免不了還是要叮囑一番。
-
正月十五,俞慎微和施長生去鄉里談繡品的事,回城天色已晚,城中燈市已開。上元佳節的燈會,歷來是衙門和城中大戶人家聯手舉辦。街市各處可見衙門和各家的燈展以及遊戲項目。
這一日家中長輩都不會拘著兒女,讓他們出來賞燈遊玩,其實也是借著賞燈讓兩家兒女相看,所以上元節在寧州府有個別名叫「定情節」。
臨水縣城有兩條穿城而過的小河,照水街前的小河中漂著各式各樣河燈,河邊還有許多人在放,有的祈福,有的則是祈緣。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